[发明专利]类石墨烯增强建筑陶瓷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52662.7 | 申请日: | 201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7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孙兆波;杨志刚;苏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新金亿陶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3/132 | 分类号: | C04B33/132;C04B33/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138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罗村***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陶瓷 类石墨烯 辊道窑 浆料 制备 球磨机 建筑材料技术领域 乳胶 超声振荡处理 得到混合物 建筑陶瓷砖 淬火工序 快速升温 鳞片石墨 喷雾干燥 去离子水 无水条件 物料加水 混合物 石墨 成泥状 晶体硅 聚氨酯 石墨烯 淬火 乙醇 称取 坯料 球磨 烧成 碎纸 备用 送入 废弃 重复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类石墨烯增强建筑陶瓷的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按建筑陶瓷坯料重量的1~3%称取鳞片石墨置于辊道窑中快速升温到1100℃以上,淬火,重复升温和淬火工序数次后得到混合物备用;步骤二:将混合物与聚氨酯、乳胶混合,无水条件下使用超声振荡处理,随后加入废弃碎纸;步骤三:将步骤二制得的原料、晶体硅以及石墨混合,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和乙醇,混合成泥状,送入球磨机中球磨2‑4小时,干燥;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的物料加水得到浆料,所获浆料经喷雾干燥、压制成型,然后在辊道窑烧成获得建筑陶瓷砖。本方法可提高类石墨烯增强建筑陶瓷的塑性和韧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陶瓷材料,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陶瓷材料是指用天然或合成化合物经过成形和高温烧结制成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它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耐氧化等优点。可用作结构材料、刀具材料,由于陶瓷还具有某些特殊的性能,又可作为功能材料。陶瓷材料是工程材料中刚度最好、硬度最高的材料,其硬度大多在1500HV以上。陶瓷的抗压强度较高,但抗拉强度较低,塑性和韧性很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类石墨烯增强建筑陶瓷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类石墨烯增强建筑陶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按建筑陶瓷坯料重量的1-3%称取鳞片石墨置于辊道窑中快速升温到1100℃以上,淬火,重复升温和淬火工序数次后得到混合物备用;
步骤二:将混合物与聚氨酯、乳胶混合,无水条件下使用超声振荡处理,随后加入废弃碎纸;
步骤三:将步骤二制得的原料、晶体硅以及石墨混合,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和乙醇,混合成泥状,送入球磨机中球磨2-4小时,干燥;
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的物料加水得到浆料,所获浆料经喷雾干燥、压制成型,然后在辊道窑烧成获得建筑陶瓷砖。
进一步地,所述建筑陶瓷坯料配方的重量份数为:聚氨酯10-14份、陶瓷颗粒50-60份、海泡石15-19份、废瓷粉25-27份、石墨10-20份、乳胶11-15份、废弃碎纸20-30份、废弃秸秆10-25份、海藻酸钠2-6份、高铝砂50-100份、聚四氟乙烯粉0.05-0.10份、石墨粉0.1-0.2份、混合泥5-9份,原矿泥5-9份,鸡山石粉8-15份,钠石粉10-20份,钾砂15-29份。
进一步地,所述建筑陶瓷坯料配方的重量份数为:聚氨酯10份、陶瓷颗粒50份、海泡石19份、废瓷粉25份、石墨20份、乳胶11份、废弃碎纸30份、废弃秸秆25份、海藻酸钠2份、高铝砂100份、聚四氟乙烯粉0.05份、石墨粉0.2份、混合泥5份,原矿泥9份,鸡山石粉8份,钠石粉20份,钾砂15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所述的类石墨烯增强建筑陶瓷的制备方法,可提高塑性和韧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目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本发明所述的类石墨烯增强建筑陶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按建筑陶瓷坯料重量的3%称取鳞片石墨置于辊道窑中快速升温到1300℃,淬火,重复升温和淬火工序数次后得到混合物备用;
步骤二:将混合物与聚氨酯、乳胶混合,无水条件下使用超声振荡处理,随后加入废弃碎纸;
步骤三:将步骤二制得的原料、晶体硅以及石墨混合,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和乙醇,混合成泥状,送入球磨机中球磨4小时,干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新金亿陶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淄博新金亿陶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26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