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高阻隔性聚乳酸纳米包装膜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50940.5 | 申请日: | 201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3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覃宇悦;迟海;陈海燕;张程;崔芮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67/04 | 分类号: | C08L67/04;C08K5/11;C08K3/22;C08K3/08;C08K3/34;C08J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乳酸 纳米包装膜 高阻隔性 超高压处理 包装膜 成膜液 制备 环境污染问题 溶剂挥发法制 无机纳米粒子 超高压技术 柠檬酸酯类 方法使用 环保包装 基体树脂 热稳定性 生物降解 阻隔性能 共混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高阻隔性聚乳酸纳米包装膜的方法,其是在聚乳酸和柠檬酸酯类化合物共混形成的基体树脂中添加无机纳米粒子,经充分搅拌均匀后,通过超高压处理成膜液,并在超高压处理后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高阻隔性聚乳酸纳米包装膜;本方法使用的原材料可以实现生物降解,减少了由包装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使用超高压技术处理成膜液,增加了包装膜的热稳定性,提高了包装膜的阻隔性能,可应用于环保包装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高阻隔性聚乳酸包装膜的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地不断提高,开发具有良好安全性和包装性能的环境友好型包装材料已成为当前包装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可再生资源的生物降解天然高分子包装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聚乳酸是一种生物可降解材料,其作为环保材料的一员,性能优良、用途广泛,具有不可估量的消费潜力和发展前景。
聚乳酸虽然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以及优良的力学性能,但是聚乳酸膜在主要应用如包装应用上,因其阻隔性能较差,很大程度限制了其应用于需要较好阻隔性能的包装领域。针对聚乳酸膜的阻隔性能改善,目前已有一定的研究,将无机纳米粒子通过共混或化学改性的方式引入聚乳酸。纳米材料从定义上来说就是粒子尺寸在纳米级数量级的材料,它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具有极细的粒径。由于纳米材料特殊的单位结构,还有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聚乳酸膜的阻隔性能;然而,仅通过机械搅拌方式使无机纳米粒子与成膜液共混,无机纳米粒子在聚乳酸膜中会发生部分团聚,不能完全发挥效果。
超高压技术,又称超高压灭菌技术,高静压技术,或高压食品加工技术。超高压灭菌的机理是通过破坏菌体蛋白中的非共价键,使蛋白质高级结构破坏,从而导致蛋白质凝固及酶失活。超高压技术通过在密闭容器内,以水或油作为流体介质对物料施加100MPa以上的压力,从而杀死物料中几乎所有的细菌、霉菌和酵母菌。从分子角度上说,超高压处理过程中,形成生物高分子立体结构的氢键、离子键和疏水键等非共价键易发生变化,改变其空间结构,使之发生某些不可逆的变化。
目前,超高压处理作为一种非热加工方式,能够更好地保持食品营养成分、色泽和新鲜度,越来越多地用于果蔬、肉制品、水产品等保存和储藏。有文献指出,超高压应用于食品杀菌处理时,对于合成或常规包装,会影响食品包装薄膜性能如密封完整性、机械性能、氧气透过率和透水性等。然而,这些研究中的大多数研究了超高压加工对成型包装膜性能的影响,而不是制造包装膜过程中对成膜液的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高阻隔性聚乳酸纳米包装膜的方法,在聚乳酸和柠檬酸酯类化合物共混形成的基体树脂中添加无机纳米粒子,经充分搅拌均匀后,通过超高压处理成膜液,并在超高压处理后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纳米包装膜。
本发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
(1)将聚乳酸和柠檬酸酯类化合物按质量比为8:2~9:1的比例混匀后制得基体树脂;
(2)按每10~15mL二氯甲烷中溶解1g基体树脂的比例,将基体树脂加入二氯甲烷中,搅拌24h后得到透明溶液,向溶液中添加无机纳米粒子制备成膜液,其中,无机纳米粒子添加量为基体树脂质量的1%~20%;
(3)将步骤(2)的成膜液装入真空袋,抽真空封袋后置于超高压设备中,其中流体介质为水,超高压处理结束后,将成膜液均匀涂布于聚四氟乙烯模具上,室温条件下干燥,成膜后揭下即得高阻隔性聚乳酸纳米包装膜。
所述无机纳米粒子为纳米二氧化钛、纳米银、纳米氧化锌、纳米蒙脱土中的一种。
所述成膜液的超高压处理是在压力100~600MPa下处理10~30分钟。
所述聚乳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0~30万,含水量小于 0.02%。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09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