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斑节对虾育苗期饵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50081.X | 申请日: | 2018-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9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周万友;王晓;刘德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金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10/12 | 分类号: | A23K10/12;A23K10/22;A23K10/26;A23K10/30;A23K10/37;A23K20/147;A23K20/158;A23K50/80 |
代理公司: | 威海恒誉润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60 | 代理人: | 李福新 |
地址: | 2645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虾 育苗 饵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斑节对虾育苗期饵料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饵料易污染水质、易造成斑节对虾病变感染、饲料转化率低且成活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斑节对虾育苗期饵料,其由以下原料制成:进口鱼粉、虾粉、雪球蛋白粉、豆粕、发酵豆粕、高筋面粉、鱿鱼膏、大豆磷脂油、鱼油、贝壳粉、磷酸二氢钙、虾预混料;同时还提供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广泛应用于水产品养殖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品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斑节对虾育苗期饵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斑节对虾俗称鬼虾、草虾、花虾、竹节虾、斑节虾、牛形对虾,联合国粮农组织通称大虎虾。斑节对虾广盐性,能耐高温和低氧,对低温的适应力较弱。抗病能力较强。个体大,壳较厚,可食比例低于中国对虾,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体壳较坚实,经得起用手捉拿。离水后干露于空气的耐力很强,可以销售活虾。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冷藏加工、育苗、饵料生产等产业和相关产业链的同步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对虾病毒感染在全国各地开始蔓延,与此同时,水产工作者暂未找到合适的应对措施,导致当时的对虾养殖业经济效益直线下降。因此,在水产工作者们深入研究对虾病毒感染的成因及病害防治方法、并研究探索对虾养殖业新的替代品种,开始了斑节对虾的引进,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依据斑节对虾育苗期的消化生理和饲料特点,提供一种原料组成简单合理、成分天然、配比恰当、效果显著、绿色、环保、营养、防病效果好、显著提高了饲料转化率和成活率的斑节对虾育苗期饵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斑节对虾育苗期饵料,其由以下原料制成:进口鱼粉、虾粉、雪球蛋白粉、豆粕、发酵豆粕、高筋面粉、鱿鱼膏、大豆磷脂油、鱼油、贝壳粉、磷酸二氢钙、虾预混料。
优选的,按重量份数计,原料组分组成为:进口鱼粉25~35份,虾粉2~5份,雪球蛋白粉5~10份,豆粕25~35份,发酵豆粕5~10份,高筋面粉8~12份,鱿鱼膏1~2份,大豆磷脂油2~4份,鱼油2~4份,贝壳粉5~8份,磷酸二氢钙1~3份,虾预混料1份。
优选的,按重量份数计,原料组分组成为:进口鱼粉30份,虾粉3份,雪球蛋白粉7份,豆粕30份,发酵豆粕7份,高筋面粉10份,鱿鱼膏1份,大豆磷脂油3份,鱼油3份,贝壳粉6份,磷酸二氢钙2份,虾预混料1份。
优选的,进口鱼粉、虾粉、雪球蛋白粉均是经粉碎后的干粉原料。
优选的,豆粕和发酵豆粕均是植物油厂萃取大豆油后膨化豆粕和膨化后发酵豆粕。
优选的,高筋面粉是面粉厂的标准高筋面粉;鱿鱼膏是由为贼内脏加工而成;大豆磷脂油是饲料级大豆磷脂油;鱼油是精炼鱼油。
优选的,贝壳粉为牡蛎壳粉是牡蛎加工成牡蛎肉产品后的牡蛎壳粉碎所得。
优选的,虾预混料是由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原料组成,每公斤含量如下:一水硫酸亚铁35g,一水硫酸锌29g,一水硫酸锰12.7g,五水硫酸铜6g,1%氯化钴56.7g,1%碘化钾25.4g,1%亚硒酸钠23.3g,包膜VC130g,微生态制剂330g,免疫增强剂200g,防霉剂33.5g,抗氧保13.5g,维生素A(50万IU/kg)0.4g,维生素D3(50万IU/kg)0.1g,维生素E(50%)5g,维生素K3(50%)0.5g,维生素B1(98%)0.5g,维生素B2(80%)0.6g,维生素B6(98%)0.6g,泛酸钙(98%)1.4g,烟酸(99%)1.6g,肌醇(98%)3.2g,B12(1%)0.3g,叶酸(96%)0.1g,生物素(2%)0.2g,沸石粉90.9g。
上述任何一项的一种斑节对虾育苗期饵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金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威海金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00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