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以太网的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49400.5 | 申请日: | 2018-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97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肖计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450018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以太网 通信 方法 以及 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以太网的通信方法,在该方法中提出了兼容传统以太网协议的简易管理协议(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NMP),将基于SNMP的以太网简称为EOS(Ethernet Over SNMP),网管板卡与业务板卡之间以EOS方式进行通信,即在传统以太网数据帧的包头信息中嵌入了业务板卡的槽位号和网管板卡的标识号;以及在传统以太网数据帧的数据区域中嵌入了业务板卡的槽位号、端口号、命令标识、板卡类型以及校验字节,基于此,网管板卡与业务板卡之间能够高效有序的通信,提高了通信效率和质量。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以太网的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该标准定义了在局域网中采用的电缆类型和信号处理方式。
目前在以太网网络中通信设备都是依赖于现有的以太网数据帧格式进行数据发送和接收,由于一般情况下,以太网通信设备所支持的以太网类型种类较多,其所包含的业务板卡的数量也较多,而每个业务板卡所负责的数据内容也不相同,传统的数据帧格式是将所有数据都放入数据帧中的数据Data字段,这就导致网管板卡与业务板卡之间的通信效率较低,影响了以太网通信质量。
基于此,目前亟需针对以太网网络提供一种通信方法,以提高网管板卡与业务板卡的通信效率,以提高以太网通信质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以太网的通信方法,该方法提出了兼容传统以太网协议的简易管理协议(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NMP),将基于SNMP的以太网简称为EOS(Ethernet Over SNMP),则网管板卡与业务板卡之间以EOS的方式进行通信,能够提高通信效率。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以太网的通信方法,该方法应用于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网管板卡、背板以及业务板卡,该方法包括:
所述网管板卡按照兼容以太网协议的简易管理协议,通过所述背板与所述业务板卡之间按照如下方式进行通信:
所述网管板卡填充以太网数据帧中的包头得到第一包头信息,所述第一包头信息包括目标地址、源地址以及以太网类型信息;其中,所述目标地址用于表征业务板卡的硬件地址和业务板卡的槽位号;所述源地址用于表征网管板卡的硬件地址和网管板卡的识别号;
所述网管板卡填充以太网数据帧中的数据区域得到第一数据区域信息,所述第一数据区域信息包括业务板卡槽位号、业务板卡端口号、命令标识、业务板卡类型以及校验信息;
所述网管板卡根据所述第一包头信息和所述第一数据区域信息打包生成以太网数据帧,作为第一数据帧,通过背板将所述第一数据帧发送给业务板卡;
所述网管板卡通过所述背板接收所述业务板卡基于所述简易管理协议所返回的第二数据帧。
可选的,所述网管板卡填充以太网数据帧中的数据区域得到第一数据区域信息,包括:
所述网管板卡按照简易管理协议指定的数据区域格式,填充以太网数据帧中的数据区域得到第一数据区域信息;其中,所述数据区域格式包括具有以下所示先后顺序的五部分:
业务板卡槽位号、业务板卡端口号、命令标识、业务板卡类型以及校验信息。
可选的,所述网管板卡根据所述第一包头信息和所述第一数据区域信息打包生成以太网数据帧,包括:
所述网管板卡按照以太网数据帧格式,将所述第一包头信息和所述第一数据区域信息打包生成以太网数据帧,作为第一数据帧,所述以太网数据帧格式包括:6个字节的目的地址、6个字节的源地址、2个字节的以太网协议类型、46至1500个字节的数据区域以及4个字节的数据帧校验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494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