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S1R型相变存储单元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946088.4 | 申请日: | 2018-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95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 发明(设计)人: | 李克洲;周绍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L45/00 | 分类号: | H01L45/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黄为;冼俊鹏 |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间电极层 相变材料层 绝缘层 相变存储单元 底电极层 加热电极 热量分布 一端连接 减小 制备 顶电极层 接触区域 相变材料 形状调整 依次层叠 中部位置 包裹式 蘑菇型 内凹陷 误操作 凹陷 衬底 编程 突变 贯穿 | ||
1.一种1S1R型相变存储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顶电极层(190)、OTS层(170)、中间电极层(150)、绝缘层(130)、底电极层(120)和衬底(110);所述的中间电极层(150)与绝缘层(130)的接触面中部位置向中间电极层(150)内凹陷,凹陷处置有相变材料层(160),中间电极层(150)形成对相变材料层(160)包裹式设置;所述的绝缘层(130)在相变材料层(160)对应的位置设有贯穿绝缘层(130)的加热电极(140),所述的加热电极(140)一端连接相变材料层(160),另一端连接底电极层(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1S1R型相变存储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电极层(190)和OTS层(170)之间还设有散热电极层(1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1S1R型相变存储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陷处形状为圆柱体,且与中间电极层(150)、加热电极(140)同轴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1S1R型相变存储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变材料层(160)直径范围为20nm至200nm,高度与所述直径的比例为1/3至1/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1S1R型相变存储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电极(140)直径范围在10nm到100nm之间,且所述的加热电极(140)直径小于相变材料层(160)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1S1R型相变存储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OTS层(170)是突然转换型OTS。
7.一种1S1R型相变存储单元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衬底(110)上制备底电极层(120),然后在底电极层(120)上制备绝缘层(130);
S2、在绝缘层(130)法线方向采用电子束曝光和刻蚀法刻出第一通孔,在第一通孔内制备加热电极(140),使加热电极(140)表面与绝缘层(130)表面平齐;
S3、在绝缘层(130)上制备中间电极层(150)的第一段;在所述中间电极层(150)的第一段法线方向并与加热电极(140)对应的位置,采用电子束曝光和刻蚀法刻出第二通孔;在第二通孔内制备相变材料层(160),使相变材料层(160)表面与中间电极层(150)的第一段表面平齐;
S4、在步骤S3得到的平齐表面上继续制备中间电极层(150)的第二段,得到完整的中间电极层(150);
S5、在中间电极层(150)上制备OTS层(170);在OTS层(170)上制备顶电极层(190);
S6、采用标准半导体工艺刻蚀法分别引出底电极层(120)和顶电极层(190)的金属线,所述金属线用于与外设电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1S1R型相变存储单元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在中间电极层(150)上制备OTS层(170)后,先在OTS层(170)上制备散热电极层(180),然后再从散热电极层(180)上制备顶电极层(1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4608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