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颗粒混合设备的防颗粒破损生物质颗粒混合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44234.X | 申请日: | 2018-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12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许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丽萍 |
主分类号: | B01F15/02 | 分类号: | B01F15/02;B01F5/00;B01F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119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板 生物质颗粒 颗粒混合 破损 混合设备 物质颗粒 漩涡 背对 传统设备 混合装置 颗粒堆积 气流运动 设备内部 真空区域 活动板 搅拌片 支撑脚 绕过 堵住 阻挡 输出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颗粒混合设备的防颗粒破损生物质颗粒混合设备,其结构包括进斗、外壳、混合装置、支撑脚,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利用漩涡形成的原理,气流进入并由于固定板的阻挡使得气流不能迅速绕过固定板到达固定板背对气流的一侧,从而使得固定板背对气流的一侧暂时出现了一个接近真空区域,形成漩涡,固定板两侧不同生物质颗粒随气流运动,实现不同生物质颗粒之间的混合,避免了传统设备通过搅拌片搅拌使得颗粒混合容易造成颗粒破损的弊端,保障了生物质颗粒混合的完整性,通过活动板旋转的过程中推动与之该部分的生物质颗粒随之运动,从而解决了由于颗粒较多导致管道输出缓慢甚至堵住,从而引发设备内部颗粒堆积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颗粒混合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基于颗粒混合设备的防颗粒破损生物质颗粒混合设备。
背景技术
颗粒状的生物质燃料制粒后,不同的生物质颗粒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混合使用,为了节省劳动力,会是事先将生物质颗粒进行混合后直接进行使用,目前的生物质颗粒混合装置具有以下缺陷:
一、传统的混合装置通常通过将两种或者以上的生物质颗粒投入搅拌腔中进行搅拌,在搅拌的过程中,由于搅拌的速度过快,搅拌片容易使得颗粒破碎,破坏生物质颗粒的完整性。
二、生物质颗粒混合后由统一的出口排出,在进行排放的过程中,由于管道宽度有限容易由于颗粒较多导致管道输出缓慢甚至堵住,从而引发设备内部颗粒堆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基于颗粒混合设备的防颗粒破损生物质颗粒混合设备,其结构包括进斗、外壳、混合装置、支撑脚,所述的进斗设有两个并且贯穿外壳顶部面板,所述的支撑脚设有四个并且分别固定安装在外壳底部四个角上,所述的混合装置安装在外壳内,所述的进斗与混合装置相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混合装置由输送管、气流混合机构、气流进管、输出腔、辅助输出装置、电机转轴、一号锥形轮、电机、第一转轴构成,所述的输送管设有两个并且安装在外壳内腔中与两个进斗相通,所述的气流混合机构与气流进管相配合,所述的气流进管贯穿外壳,所述的输出腔与气流混合机构相通,所述的辅助输出装置与输出腔相连接,所述的电机转轴与电机电连接,所述的一号锥形轮设有两个并且分别安装在第一转轴的两端上与第一转轴机械配合,所述的第一转轴与电机转轴互相垂直设立并且通过一号锥形轮与电机转轴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一转轴远离电机转轴的一端通过一号锥形轮与气流混合机构机械配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气流混合机构由环形海绵层、环形板、第二转轴、海绵层、固定连接头、环形腔、固定板构成,所述发环形海绵层安装在环形板内侧上,所述的环形海绵层与环形板紧密贴合,所述的环形板的开口方向向下,所述的固定板固定设于环形板正南方向上,所述的环形板被两个输送管贯穿,所述的固定板设于外壳内腔中央,所述的环形板与固定连接头固定连接,所述的固定连接头被第二转轴贯穿并且两者机械配合,所述的第二转轴通过一号锥形轮与电机转轴机械配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辅助输出装置由转盘、二号锥形轮、限位块、活动板、固定轴、凸起块构成,所述的凸起块设有十七个并且均等分布在转盘外边缘上,所述的限位块设于凸起块上左侧,所述的凸起块与转盘机械焊接,所述的限位块与凸起块固定连接,所述的固定轴贯穿活动板的一端并将活动板固定在凸起块上,所述的转盘通过二号锥形轮与电机转轴机械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丽萍,未经许丽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442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片剂生产设备新型下料管
- 下一篇:一种药剂综合调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