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退锡废水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43286.5 | 申请日: | 2018-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1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东森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22B25/06;C22B7/00;C02F101/20;C02F10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黄韧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退锡废水 生化脱氮 去除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一体化处理系统 废液处理系统 环保排放标准 生化污水处理 污水处理工艺 反硝化滤池 有机化合物 有机污染物 车载系统 处理工艺 处理系统 高级氧化 环保标准 回收金属 回收利用 金属离子 就地处理 污水排放 协同氧化 中和沉淀 一体化 处理站 锡金属 废水 金属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退锡废水处理工艺,该工艺依次采用中和沉淀回收金属成分、UV/Fenton高级氧化去除有机污染物和反硝化滤池生化脱氮工艺。经过该处理系统可有效去除退锡废水中的锡、铜等金属离子、有机化合物,并对废水采用生化脱氮处理,使污水排放符合有关环保标准。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在回收利用退锡废水中金属的同时使其符合环保排放标准的废液处理系统,该系统是一种可就地处理、占地小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由两部分组成,包括可设计为车载系统的一体化锡金属及UV协同氧化处理站,和就地生化污水处理站。该退锡废水一体化处理系统经济、高效,适合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收处理退锡废液的工艺、一种退锡废水回收处理一体化移动处理系统,以及利用该退锡废水回收处理系统处理退锡废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电子工业的迅猛发展,涌现了大量PCB加工厂,中国是全球PCB占比最高的国家之一。全球年消耗5×l05m3退锡液,我国年消耗退锡液6×104m3,且以15%-18%的速度递增。如此庞大的退锡水量如果不经处理任意排放,必然会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但由于退锡废水成分复杂,具有强腐蚀性,导致处理困难,成本高,特别是对于一些技术及资金缺乏的发展中的PCB中小企业,退锡废水的处理更是成了企业发展的瓶颈。
目前退锡水废液在依照“属地经营、分散运输、集中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理时,处理工艺主要采取简单的中和沉淀方法回收锡泥的中间产品,有可能造成:
1、运输过程的损失,或造成危险废物的外泄;
2、提取的副产品锡泥经济价值相对较低;
3、需花费大量的成本处理退锡后废水中的氨氮等其他成分。
在PCB制造过程中,由于使用大量不同类型的化工药水和化学原料,从而产生的废水种类较复杂,主要有退锡水废液、沉铜废液、微蚀废液、碱性高COD废液、蚀刻废液等。相比于其他废水,退锡液废水具有酸性最强、重金属含量最高、成分最复杂、产生量最大以及可回收资源高等特点。现在国内PCB行业多选用硝酸—烷基磺酸型退锡水,经退锡工序后COD以及氨氮含量变化较小,浓度仍然较高,故如何在处理高浓度COD、氨氮退锡水废液的同时还能进行有价资源的再生利用,已成为国内PCB企业所面临的难点。现有的退锡废液的处理工艺,重点主要放在锡、铜等金属的回收和退锡液的循环回收利用,如何在回收利用的同时,高效、经济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一个很多企业面临的紧迫问题。
退锡废水中不仅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同时含有较高的难降解有机物使得处理难度和处理成本较大,如不能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路线将使得处理效果很难达到预期。
中和沉淀法是脱除重金属的传统方法,其工艺简单,运行可靠。通过向退锡废液中加过量碱,与残留硝酸中和后,使重金属离子大部分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下来,形成沉淀污泥,之后进行有价金属的回收。由于不同金属的溶度积差异,可以采用调节溶液的pH来控制金属的析出沉淀的次序,来实现金属分离、回收。
将废水通过沉淀的方式去除大部分重金属,同时伴随沉降作用,废水中的部分氨氮和COD被除去,但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并不能完全去除,生化性无法得到有效改善,因此在采用生化脱氮处理之前需采用物化氧化的方式对废水生化性进行改善。废水处理常用的氧化方式有:臭氧氧化、Fenton氧化、UV协同高级氧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东森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东森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432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