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42043.X | 申请日: | 2018-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2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孙世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世华 |
主分类号: | C08L97/02 | 分类号: | C08L97/02;C08L29/04;C08L67/04;C08L83/10;C08K13/04;C08K5/098;C08K7/10;C08K3/22;C08B31/04;C08G77/42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管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8 | 代理人: | 黄华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降解塑料 制备 端羟基聚硅氧烷 环氧化大豆油 纳米二氧化钛 硅烷偶联剂 保温反应 海泡石粉 聚己内酯 聚乙烯醇 马来酸酐 木质纤维 热压成型 液滴形式 混合物 控制液 乳酸钠 竹纤维 滴加 淀粉 加热 破碎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将木质纤维和竹纤维破碎;随后加入聚乙烯醇,以转速600‑800r/min搅拌25‑35min;加入硅烷偶联剂A151、聚己内酯、乳酸钠、海泡石粉和纳米二氧化钛,并将温度升至120‑140℃,以速率700‑900r/min搅拌30‑40min,得溶液A;将马来酸酐、环氧化大豆油、端羟基聚硅氧烷和淀粉在温度80‑100℃搅拌20‑40min,得溶液B;将溶液A以液滴形式加入溶液B中,控制液滴速率为3‑5滴/s速率,边搅拌边加热至温度90‑120℃,滴加完毕后持续保温反应1‑3h;将所得混合物经热压成型后即可得到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包装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包装材料作为一种具有轻质性和密封性的包装材料,因其物理性质好、加工性和经济性强等优点而广泛使用。如今,塑料包装材料除了简单的包装功能之外,逐渐被赋予抑制内容物(食品等)腐蚀、保鲜等附加功能。例如,为长时间保持内容物(食品等)的新鲜度,在薄膜上穿出细孔,或者对薄膜添加多种功能性物质(如无机质、矿物质、炭粉、香料等)等。
然而众所周知,普通PP/PE塑料在自然环境下几百年都很难分解,所以废弃的塑料制品,又称“白色垃圾”,是公认的能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的物质。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的累积,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影响农业发展。由于其极难分解的特点,填埋处理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被占用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若用焚烧的方法加以处理,又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近年来,有报道以农产品淀粉改进塑料包装材料,但其仍存在相容性低、降解速度慢和耐冲击性等力学性能较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塑料包装材料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以提高包装材料的相容性、降解速度和力学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30-50份木质纤维和15-25份竹纤维破碎成100-200目;随后加入25-35份聚乙烯醇,以转速600-800r/min搅拌25-35min;
S2:向步骤S1中加入5-9份硅烷偶联剂A151、10-20份聚己内酯、5-8份乳酸钠、3-7份海泡石粉和3-6份纳米二氧化钛,并将温度升至120-140℃,以速率700-900r/min搅拌30-40min,得溶液A;
S3:将7-12份马来酸酐、10-20份环氧化大豆油、4-8份端羟基聚硅氧烷和25-35份淀粉在温度80-100℃搅拌20-40min,得溶液B;
S4:将步骤S2所述溶液A以液滴形式加入步骤S3中溶液B中,控制液滴速率为3-5滴/s速率,边搅拌边加热至温度90-120℃,滴加完毕后持续保温反应1-3h;
S5:将步骤S4所得混合物经热压成型后即可得到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所述压力为13-18Mpa,热压温度为150-170℃。
优选的,步骤S1所述将35份木质纤维和20份竹纤维破碎成150目;随后加入30份聚乙烯醇,以转速750r/min搅拌30min。
优选的,步骤S2所述加入7份硅烷偶联剂A151、15份聚己内酯、6份乳酸钠、6份海泡石粉和4份纳米二氧化钛,并将温度升至135℃,以速率750r/min搅拌35min。
优选的,步骤S3中所述将10份马来酸酐、15份环氧化大豆油、6份端羟基聚硅氧烷和30份淀粉在温度85℃搅拌35min。
优选的,步骤S4中所述控制液滴速率为4滴/s速率,边搅拌边加热至温度110℃,滴加完毕后持续保温反应2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世华,未经孙世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420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