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余热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40928.6 | 申请日: | 2018-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63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汝萃;范书琴;李丰收;蔡中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禹王生态食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 |
代理公司: | 11399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健;张国香 |
地址: | 251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余热 交换系统 余热利用系统 余热收集系统 余热释放 大气环境 环境异味 热量传递 收集系统 系统产生 此系统 原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余热利用系统,包括:余热收集系统、第一余热交换系统、第二余热交换系统和余热释放系统;所述余热收集系统能够收集系统产生的余热,并经过余热交换系统后,再将热量传递到余热释放系统,能够很好的利用系统产生的热量。同时此系统还能减少原系统产生环境异味问题,在利用余热的同时还能改善大气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余热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余热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生产过程中蒸汽的处理主要采用的传统方法是,使用冷凝器将冷水直接和蒸汽接触进行热交换,然后将冷却水输送到冷却塔进行冷却。
上述工艺方法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同时由于蒸汽里面携带一定量的杂质物料,在冷却水循环倍率提高后,冷却水杂质物料浓度就会升高,通过冷却塔冷却就会产生严重的气味,影响环境质量。
综上可见,现有生产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冷凝器冷凝后的冷却水直接排入冷却塔冷却,导致系统的余热资源浪费,并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余热利用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余热利用系统,包括余热收集系统、第一余热交换系统、第二余热交换系统和余热释放系统,其中:
所述余热收集系统,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进汽口与外部的蒸汽生成设备的出汽口连通;
所述第一余热交换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热进水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出水口连通;
所属第二余热交换系统,包括: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热进水口与第一换热器的热出水口连通;
所述余热释放系统,包括:冷却塔,所述冷却塔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热出水口连通;
所述第一换热器在换热处理后,将换热处理后的第一温度的水打入第一冷水回收装置,将换热处理后的第二温度的水打入第二换热器,第一温度低于预设温度,第二温度高于预设温度;
所述第二换热器在接收到第一换热器打入的水之后,进行换热处理,在换热处理后,将换热处理后的第三温度的水打入第二冷水回收装置,将换热处理后的第四温度的水打入冷却塔;第三温度低于所述预设温度,所述第四温度高于所述预设温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萃取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干燥板式换热器;或者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干燥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萃取板式换热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水回收装置和/或第二冷水回收装置包括冷凝器;或者第二冷水回收装置包括第三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的换热处理后的水打入第三冷水回收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冷水回收装置包括暂存罐,所述暂存罐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进水口连通;或者所述第三冷水回收装置包括所述冷凝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余热释放系统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进水口的与所述冷却塔的出水口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余热收集系统包括自吸泵,所述自吸泵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热进水口与所述冷水回收装置的出水口连通;所述余热释放系统包括自吸泵,所述自吸泵用于所述储水箱出水口与所述冷水回收装置进水口的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余热收集系统包括闪蒸罐,所述闪蒸罐的出汽口与所述冷凝器的进汽口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余热交换系统包括供水泵,所述供水泵用于所述暂存罐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热进水口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禹王生态食业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禹王生态食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409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