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深度学习实现的光纤周界安防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40120.8 | 申请日: | 2018-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4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楚川川;王基石;许志伟;阚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九洲电子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3/12 | 分类号: | G08B13/12;G06K9/6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盛汇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8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周界安防系统 数字信号处理单元 分类模块 光纤传感设备 数模转换单元 处理模块 存储单元 输出单元 光脉冲 光纤周界系统 抗干扰能力 迭代优化 恶劣环境 连接应用 状态跟踪 模转换 输出端 应用端 安防 周界 光纤 学习 积累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实现的光纤周界安防系统,包括光脉冲输出单元、光纤传感设备、数模转换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单元、存储单元、识别分类模块和应用端处理模块;光纤传感设备分别与光脉冲输出单元和数模转换单元相连,数模转换单元的输出端与数字信号处理单元连接,数字信号处理单元分别与识别分类模块和存储单元相连,识别分类模块连接应用端处理模块。本发明的光纤周界安防系统有效提高了光纤安防周界系统的识别能力,增强了光纤周界系统对恶劣环境抗干扰能力,系统随着时间的积累,可以对识别模型自我迭代优化,能够为后期的状态跟踪提供保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实现的光纤周界安防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安防保障工作中的高新技术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安防体系。现代安防系统要求必须配备周界防范手段,能够对威胁安全的事件进行实时监测和精确定位,以便投入力量终止犯罪,及时的控制威胁事件的发生。应用环境不仅涉及到学校周边、住宅小区、工业园区等居住生活,油田油库、发电厂、飞机场等复杂环境,尤其是军事重地、司法监狱、政府机关等关系到国民安全的重要区域。因此,一个安全有效的周界安防监测系统变的尤为重要。
传统的周界安防系统主要有红外监测式周界安防系统、电子张力式周界安防系统、视频监控式周界安防系统、振动电缆式周界安防系统,传统安防技术存在性能差、误报率高、易遭受雷击、不易安装维护、抗干扰能力差、监控距离有限、成本较高等问题,光纤安防监测系统作为新一代安防监测系统,用光缆作为载体,通过对直接接触光缆或通过承载物(如覆土、铁丝网、围栏等—传递给光缆的各种扰动,进行持续和实时监控,并通过电子地图显示出干扰源的地点,以此实现系统实时报警。系统可以有效地克服现行周界安防系统的缺点,而且还具有监控距离长、无电磁辐射、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工程施工相对简单等特点,是当前比较先进的技术,也是当今安防市场发展的主流方向,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市场。
但是市场上光纤周界安防系统的特征识别算法,都是基于人为意识判别的方式,解析传感数据,依托主观意识进行特定行为下震动传感信号的区分,在进行特征识别和分类过程时,依赖前期人为构建的特征识别库(不便于更新优化升级,不完整不全面)。具有强烈的主观意识,和人为认识的局限性,导致目前现有的光纤周界安防系统存在误报率较高、特征识别能力较差、识别速率较慢、特征库的局限性、单一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光纤安防周界系统的识别能力,增强光纤周界系统对恶劣环境抗干扰能力的基于深度学习实现的光纤周界安防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基于深度学习实现的光纤周界安防系统,包括光脉冲输出单元、光纤传感设备、数模转换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单元、存储单元、识别分类模块和应用端处理模块;
光脉冲输出单元,用于通过硬件光电开关、功率放大器,将激光脉冲周期性的发送至光纤传感设备;
数模转换单元,用于将光纤传感设备反射的光强度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处理单元,通过带通滤波器对数字信号进行过滤;
识别分类模块,用于通过深度学习的方法建立神经网络,并利用已经标记过的有效传感数据通过神经网络反复训练得到识别分类网络,利用识别分类网络对数字信号进行分析处理,识别非法入侵状态并匹配入侵过程;
存储单元,用于对光脉冲输出单元的输出信号、传感设备反射的光强度信号、模数转换后的数字信号、识别分类结果进行存储;
应用端处理模块,用于对非法入侵行为进行处理,发出警报、标记入侵点的坐标和记录非法入侵人员的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神经网络包含输入层、输出层和五个隐层,神经网络中只有相邻层节点之间有连接,同一层以及跨层节点之间相互无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九洲电子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九洲电子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401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