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收发装置及读卡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39339.6 | 申请日: | 2018-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72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丁敬峰;余振兴;宋灵建;付运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5/00 | 分类号: | H04B5/00;H04B5/02;H04B1/40;G06K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1 | 代理人: | 徐丁峰;张玮 |
地址: | 10019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发 装置 读卡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收发装置及读卡器。该收发装置包括微控制单元、收发电路、正向检波电路、负向检波电路以及差分放大电路,其中:收发电路与微控制单元的差分发射接口连接;正向检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收发电路中的第一节点连接,正向检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收发电路中的第二节点连接;负向检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节点连接,负向检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正向检波电路的输出端与差分放大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负向检波电路的输出端与差分放大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差分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单元的接收接口连接。本发明可以有效地降低现有技术中收发装置信号载波干扰大对灵敏度的影响,可以有效地提高其通信距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收发装置及具有该收发装置的读卡器。
背景技术
近场通信又称近距离无线通信,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交换数据,是由免接触式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演变而来,其基础是RFID及互连技术。射频识别系统包括RFID电子标签和RFID读卡器。RFID电子标签与RFID读卡器之间通过耦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无接触)耦合。在耦合通道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和数据的交换。RFID读卡器通过天线与RFID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信,可以实现对标签识别码和内存数据的读出或写入操作。
RFID的基本工作原理是:RFID电子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RFID读卡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RFID电子标签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RFID读卡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由于RFID读卡器需要在发射功率能够给无源标签提供足够能量的同时接受RFID电子标签微弱的反应信号,RFID读卡器的发射功率和收发装置灵敏度都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在要求大的读卡距离的时候,RFID读卡器的读卡距离、发射功率和收发装置的灵敏度性能并不是线性提高,而是要求指数级别的提高。
在RFID读卡器和RFID电子标签之间射频信号的耦合类型有两种:
(1)电感耦合,依据电磁感应定律,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
(2)电磁反向散射耦合,依据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回目标信息。
现有技术中,在RFID读卡器和RFID电子标签之间的射频信号为电感耦合时,存在发射机自身发出的载波信号对本身收发装置的干扰较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收发装置及具有该收发装置的读卡器。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控制单元、收发电路、正向检波电路、负向检波电路以及差分放大电路,其中:
所述收发电路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差分发射接口连接;
所述正向检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收发电路中的第一节点连接,所述正向检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收发电路中的第二节点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的输出信号为差分信号;
所述负向检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负向检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
所述正向检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差分放大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负向检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差分放大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差分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接收接口连接。
示例性地,所述正向检波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正向第一检波电路和正向第二检波电路,和/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393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