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菌藻生物膜反应器参数采集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936432.1 | 申请日: | 2018-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3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吴君鹏;吕晨;李忠和;沈梦楠;刘滨硕;石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建筑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 |
| 代理公司: | 苏州拓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4 | 代理人: | 童强 |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区新城***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膜反应器 参数采集系统 集中监控 集中控制 菌藻 集中检测 数据采集 数据依据 稳定运行 无线网络 运行参数 运行过程 节点处 客户端 保证 采集 健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菌藻生物膜反应器参数采集系统,本发明采用ZigBee节点的方式,利用无线网络对菌澡生物膜反应器内的反应运行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数据采集与集中监控,可以大大提高菌澡生物膜反应器的集中监控效果,保证菌澡生物膜反应器的健康运行,本发明可以通过集中检测控制客户端对各个节点处的菌澡生物膜反应器的运行参数进行有效采集,便于对各个菌澡生物膜反应器进行集中控制,为集中控制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保证各个菌澡生物膜反应器在最佳状态下稳定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菌藻生物膜反应器参数采集系统,属于菌藻生物膜反应器辅助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采用菌藻进行污水处理,是一种独特的废水处理技术和工艺,通过构建菌藻共生系统减少传统污水处理工艺中曝气环节的能源消耗。其基本原理是: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水中的CO2和N、P等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细胞物质并释放出O2;好氧细菌则利用水中的O2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转化,产生CO2和上述营养物质,以维持藻类的生长繁殖,如此循环往复,实现污水的生物净化作用。
中国CN107935186A公开了一种利用太阳能供热的菌藻生物膜反应器,其将加热管缠绕在反应器外部,各个加热管单独循环,提高了供热均匀性,其将太阳能热水管缠绕在反应器外部,反应器内部设有多个传感器,根据温度调整加热水管中热水的流动速度,从而保证反应器内温度的稳定性,维持反应器的最佳温度。该反应器仅仅从温度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与控制,无法实现对反应器的集中管理,也无法实现对其进行全面的参数监控与控制。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菌藻生物膜反应器参数采集系统,提高菌藻生物膜反应器的参数采集性能,实现集中管理与控制。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菌藻生物膜反应器参数采集系统,其包括菌澡生物膜反应器传感器检测模组、数据处理芯片、ZigBee无线传输节点、ZigBee中间传输节点、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库服务器和集中检测控制客户端,其中,所述菌澡生物膜反应器传感器检测模组设置在菌澡生物膜反应器装置内,且每个菌澡生物膜反应器装置均对应设置一个数据处理芯片和一个ZigBee无线传输节点,所述处理芯片与所述菌澡生物膜反应器传感器检测模组数据通信连接,以便将菌澡生物膜反应器传感器检测模组检测的传感数据进行初步处理,所述处理芯片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ZigBee无线传输节点,以便将初步处理的传感数据传输至所述ZigBee无线传输节点,所述ZigBee无线传输节点将该数据以无线的方式传输至上一级别的ZigBee中间传输节点,所述ZigBee中间传输节点再将其控制区域内的ZigBee无线传输节点的数据无线传输给所述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上连接有所述数据库服务器和集中检测控制客户端,所述数据库服务器为所述数据处理模块提供处理数据信息以及对检测的信息进行存储,集中检测控制客户端对各个节点处的菌澡生物膜反应器装置进行集中控制。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ZigBee中间传输节点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之间采用GPRS无线网络进行通信。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菌澡生物膜反应器传感器检测模组至少包括污水进口流量传感器、水质参数传感器、温度传感器、PH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搅拌器传感器和污水出口流量传感器,其中,所述污水进口流量传感器设置在菌澡生物膜反应器装置的污水进口处;所述水质参数传感器设置在菌澡生物膜反应器装置内;温度传感器负责检测菌澡生物膜反应器装置内的温度;所述PH传感器设置在菌澡生物膜反应器装置的反应腔的液面内,所述光照强度传感器设置在菌澡生物膜反应器装置的光催化剂附着网上,所述搅拌器传感器负责检测搅拌器的转速,所述污水出口流量传感器设置在菌澡生物膜反应器装置的污水出口端。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菌澡生物膜反应器传感器检测模组还包括设置在加酸管口上的加酸量传感器、设置在加碱管口上的加碱量传感器、设置在加营养盐管口上的加营养盐量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建筑大学,未经吉林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364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