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页岩损失气量获取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35827.X | 申请日: | 2018-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05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党伟;张金川;魏晓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N7/14 | 分类号: | G01N7/1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郝伟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页岩 损失 气量 获取 方法 装置 终端设备 | ||
本发明适用于天然气勘探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页岩损失气量获取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页岩气解析数据;根据双孔气体扩散模型,建立页岩损失气量计算公式;根据所述页岩损失气量计算公式及页岩气解析数据,得到页岩损失气量。本发明基于适合用来描述气体在页岩岩石中的扩散逃逸过程的双孔气体扩散模型,建立页岩损失气量计算公式,实现了对页岩损失气量的计算,提高了页岩损失气量的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从而进一步提高页岩气资源经济开发价值的判断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气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页岩损失气量获取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非常规油气领域的不断发展,页岩气已经成为全球的能源热点。页岩的含气量是页岩气资源存在及其是否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直接表现,关乎资源评价、有利选区、甜点分析、开发设计、产能预测以及经济评价等多个领域,是计算页岩气资源量、储量、可采量以及产能的必要参数,因此,如何准确地获得页岩含气量则成为目前页岩气研究及勘探工作的重中之重。
目前页岩气含气量的获取方法主要包括间接法和直接法两类。顾名思义,间接法就是通过间接手段获取页岩含气量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将高压气体等温吸附实验和测井解释所获得的吸附气量和游离气量相加得到。但由于间接法获得的页岩含气量为理论含气量,其可靠性较差。相较于间接法,直接法就是利用直接测量手段获得页岩含气量的方法,被认为是测试页岩含气量最为精确的方法之一,主要是通过现场解吸实验来得到。根据现场解吸实验阶段,我们可以将页岩含气量划分为解吸气量、残余气量及损失气量三个部分,其中解吸气量和残余气量可通过高精度现场解吸实验和残余气测定实验来获得,目前均有相应的测试方法和仪器来实现,而由于损失气量的自身特殊性,目前还无法直接通过实验仪器进行测定,仅能依靠不同的计算方法来求取。
目前来看,页岩损失气量多沿用过去煤层气中损失气量的拟合计算方法来获取,主要包括USBM直线回归法、Amoco曲线拟合法以及Smith-Williams法。但通过将上述三种方法获得的页岩含气量和实际生产含气量进行对比研究后发现,上述方法均低估了页岩的真实含气量。
由此可见,虽然目前已有USBM直线回归法、Amoco曲线拟合法以及Smith-Williams法来获得页岩损失气量,但是在理论基础、计算精度等方面仍存在缺陷与不便,特别是在损失气量的准确获得上,需要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考虑。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页岩损失气量获取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页岩损失气量计算结果准确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页岩损失气量获取方法,包括:
获取页岩气解析数据;
根据双孔气体扩散模型,建立页岩损失气量计算公式;
根据页岩损失气量计算公式及页岩气解析数据,得到页岩损失气量。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页岩损失气量获取装置,包括:
页岩气解析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页岩气解析数据;
计算公式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双孔气体扩散模型,建立页岩损失气量计算公式;
页岩损失气量获取模块,用于根据页岩损失气量计算公式及页岩气解析数据,得到页岩损失气量。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页岩损失气量获取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页岩损失气量获取方法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未经西安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358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