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物联网的室内环境监测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935601.X | 申请日: | 2018-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20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何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1N15/06 | 分类号: | G01N15/06;G01N5/02;G01N33/00;G01H17/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陈家辉 | 
| 地址: | 401331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室内 环境监测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物联网的室内环境监测系统,包括中心监测子系统和检测子系统,检测子系统包括检测筒、发送模块、控制模块和多个重量传感模块,中心监测子系统包括接收模块、处理模块和提示模块;重量传感模块用于实时获取检测筒收集到的粉尘的重量值;控制模块用于定时获取粉尘的重量值并传送至发送模块;发送模块用于将每个重量传感模块的重量值发送至接收模块;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每个重量传感模块的重量值;处理模块用于获取每个重量传感模块的重量值并求和,处理模块在求和重量值大于重量阈值时向提示模块发送提示信息。本发明检测卧室定面积的粉尘量,减小局部检测存在的误差,提高室内环境监测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物联网的室内环境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卧室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场所,卧室供居住者睡觉休息,人每天在卧室的时间常常超过八小时甚至更多。人每天平均呼吸大概10000升空气,人每天有三分之一及以上的时间待在卧室中,然而卧室中放置了很多的衣物、被罩和棉被等织物物品,在使用织物物品过程中,织物上的纤维灰尘、墙皮灰尘等会掉落并飞扬到空气中,久而久之,卧室的地面或角落中会堆积很多的灰尘,灰尘堆积在地面或角落中很难被发现,如果不及时清理卧室,灰尘会随着人在卧室内的移动飞扬到空气中从而随着人的呼吸进入体内,引起人的呼吸道过敏、皮肤过敏以及鼻腔过敏等病症。
现有专利CN103852563B公开了一种室内环境监测设备,包括第一模块、通用模块和第二模块,所述通用模块位于所述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之间电连接,在所述第一模块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在所述第二模块的一端设置有出气口,在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设置有通气道,所述第一模块和通用模块之间、所述第二模块和通用模块之间通过相同的模块连接结构相连接。该发明提供的室内环境监测设备,由于各个模块单独制造,自成一体,模块与模块之间通过相同的连接结构相连接,能够实现不同模块之间的通用配置,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区别性的个性配置,方便灵活。
但是上述环境监测设备主要是针对室内空气中的灰尘或粉尘进行监测,堆积到地面或角落中的灰尘未经扫动一般不会飞扬到空气,部分尘土颗粒或纤尘因质量较重而不会在空气中飞散开,漏掉了沉降到地面或角落的各种灰尘,导致现有以空气作为媒介的监测设备对室内灰尘监测误差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室内环境监测系统,以解决现有监测设备对室内地面或角落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本方案中的基于物联网的室内环境监测系统,包括中心监测子系统和检测子系统,所述检测子系统包括检测筒、发送模块、控制模块、信号连接控制模块的粉尘检测模块、信号连接控制模块的噪声检测模块、信号连接控制模块的甲醛检测模块和多个重量传感模块,所述中心监测子系统包括接收模块、处理模块和提示模块;
检测筒用于收集卧室内多个角落处掉落的粉尘;
重量传感模块信号连接控制模块,所述重量传感模块用于实时获取检测筒收集到的粉尘的重量值,所述重量传感模块检测范围之和等于一平方米;
粉尘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室内空气中粉尘浓度值并发送至控制模块;
噪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室内声音分贝值并发送至控制模块;
甲醛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室内甲醛含量值并发送至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用于定时获取每个重量传感模块粉尘的重量值,所述控制模块将每个重量传感模块的重量值传送至发送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发送模块将粉尘浓度值、声音分贝值和甲醛含量值定时发送至用户终端上;
发送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每个重量传感模块的重量值发送至接收模块;
接收模块电连接处理模块,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每个重量传感模块的重量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未经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356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