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隔膜泵的排气结构及其排气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35576.5 | 申请日: | 2018-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6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蔡应麟;徐兆火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应麟;徐兆火 |
主分类号: | F04B43/02 | 分类号: | F04B43/02;F04B53/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嘉宏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73 | 代理人: | 孙强 |
地址: | 528303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泵头盖 进水座 排水孔位置 低压水室 高压水室 排气结构 隔膜泵 排水座 阻隔墙 顶面 排气 进水孔位置 顶面边缘 活塞阀体 空间区域 区域间隔 外缘空间 中央空间 出水孔 进水孔 排出泵 排水孔 地被 圈围 上浮 贴置 向内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膜泵的排气结构及其排气方法,其是在泵头盖内部,以一道阻隔墙将位于泵头盖内部的最外缘空间区域间隔形成高压水室,并使位于其内部的中央空间区域同步被间隔形成低压水室,另将贴置入泵头盖内部的活塞阀体,于其朝向泵头盖内部的顶面上,以一道阻隔墙将靠近顶面边缘处的空间区域圈围形成排水座,并在其底面上,再向内凹设有三个进水座,每一进水座与顶面之间穿设有数个进水孔,及对应排水座位置的顶面之间穿设有数个排水孔,使得进水座的进水孔位置低于排水孔位置,故能将低压水室进入进水座的空气,因上浮聚集在排水孔位置,而快速地被排入高压水室并经由泵头盖的出水孔排出泵头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膜泵的排气结构及其排气方法,特别是指一种可将反渗透净水机中管路内的空气,在进入增压腔隔膜泵的泵头后,能快速有效地完全排出,而不会有因空气停留在泵头内,所导致泵头作动的噪音加大以及泵头输出水量减少的缺失产生。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使用于反渗透净水机专用的三增压腔隔膜泵,已被揭露如美国专利第4396357、4610605、5476367、5571000、5615597、5626464、5649812、5706715、5791882、5816133、6089838、6299414、6604909、6840745及6892624号等,其构造如图1至图18所示,由一马达10、一马达前盖30、一倾斜偏心凸轮40、一摆轮座50、一泵头座60、一隔膜片70、三活塞推块80、一活塞阀体90及一泵头盖20组合而成;其中,马达前盖30中央嵌固有一轴承31,由马达10的出力轴11穿置,其外周缘凸设有一圈上凸圆环32,并在该上凸圆环32的内缘面上设有数个固定穿孔33;该倾斜偏心凸轮40中央贯穿有一轴孔41,可供套设于马达10的出力轴11上;该摆轮座50的底部中央嵌固有一摆轮轴承51,可供套设在倾斜偏心凸轮40上,其座体的顶面等距间隔排列凸设有三个摆轮52,每一摆轮52的水平顶面53凹设有一螺纹孔54,并在该螺纹孔54的外围再凹设有一圈定位凹环槽55(如图2、3及图4所示);该泵头座60是套盖于马达前盖30的上凸圆环32上,其顶面穿设有三个等距间隔且大于摆轮座50中三个摆轮52外径的作动穿孔61,使三个摆轮52可穿置于三个作动穿孔61内,又其底面向下设有一圈下凸圆环62,该下凸圆环62的尺度与马达前盖30的上凸圆环32尺度相同,另靠近外周缘的顶面往下凸圆环62方向,再穿设有数个固定穿孔63(如图2、5及图6所示);该隔膜片70是置于泵头座60的顶面上,由半硬质弹性材料注塑成型,其最外周缘顶面上环设有两圈相平行对置的外凸条71及内凸条72,并由顶面中央位置处辐射出有三道相互间隔120度夹角且与内凸条72相接连的凸肋73,使该三道凸肋73与内凸条72之间,被间隔出有三个活塞作动区74,而各活塞作动区74相对应于摆轮座50中各摆轮52水平顶面53的螺纹孔54位置上,又各穿设有一中央穿孔75,并在位于每一中央穿孔75的隔膜片70底面凸设有一圈定位凸环块76(如图2、7、8及图9所示);该三活塞推块80是分别置放于隔膜片70的三个活塞作动区74内,每一活塞推块80上贯穿设有一阶梯孔81,将隔膜片70底面的三个定位凸环块76分别塞置入摆轮座50中三个摆轮52的定位凹环槽55内,再以固定螺丝1穿套入活塞推块80的阶梯孔81,并穿过隔膜片70中三个活塞作动区74的中央穿孔75后,可将隔膜片70及三活塞推块80同时螺固于摆轮座50中三摆轮52的螺纹孔54内(如图18中的放大视图所示);该活塞阀体90的底部外周缘侧面向下凸设有一圈环凸条91,可塞置入隔膜片70中外凸条71与内凸条72之间的空隙,其朝向泵头盖20方向的顶面中央位置凹设有一圆形排水座92,并于排水座92的中央穿设有一定位孔93,可供一T型的止逆胶垫94穿入固定,另以该定位孔93为中心间隔120度夹角所形成的三个区域,在每一个区域上再穿设有数个排水孔95,且对应该三个区域排水孔95的排水座92外围面上,又分别接设有相互间隔120度夹角排列且开口均朝下的三个进水座96,在每一进水座96上又穿设有数个进水孔97(如图2、图10至图13所示),且每一进水座96的中央再穿置有一倒立T型的活塞片98,藉由该活塞片98可阻遮住各进水孔97,其中,排水座92中每一个区域上的排水孔95,分别与其相对应的每一个进水座96相连通,将活塞阀体90底部的环凸条91塞置入隔膜片70的外凸条71与内凸条72之间的空隙后,可在三个进水座96与隔膜片70的顶面之间,形成三个封闭的增压腔室26(如图18及其放大视图所示);如图2、图14至图18所示,该泵头盖20是盖设在泵头座60上,其外缘面设有一进水口21、一出水口22及数个固定穿孔23,并在内缘面的底部环设有一阶状槽24,使得隔膜片70及活塞阀体90互相迭合后的组合体外缘,能密贴在该阶状槽24上(如图18中的放大视图所示),另在其内缘面中央设有一圈凸圆环25(如图15所示),该凸圆环25的底部是压掣于活塞阀体90中排水座92的外缘顶面上,使得该凸圆环25的内壁面与活塞阀体90的排水座92之间,可围绕形成一高压水室27,并在凸圆环25的壁面与三个进水座96的顶面之间所围绕的空间,同步形成一低压水室28(如图18及其放大视图所示),其中,该高压水室27与出水口22相连通,该低压水室28与进水口21相连通(如图16及图17所示);藉由固定螺栓2分别穿过泵头盖20的各固定穿孔23,并通过泵头座60的各固定穿孔63后,再分别与置入在泵头座60中各固定穿孔63内的螺帽3相螺合,以及直接螺入马达前盖30中各固定穿孔33内,即可完成整个三增压腔隔膜泵100的组合(如图1及图18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应麟;徐兆火,未经蔡应麟;徐兆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355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