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乳化沥青与水泥复合胶凝材料固化淤泥免烧陶粒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33578.0 | 申请日: | 2018-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52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张鸣;贾仁甫;李炜;龚泳帆;毛子铭;朱凯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邹伟红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乳化 沥青 水泥 复合 材料 固化 淤泥 陶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乳化沥青与水泥复合胶凝材料固化淤泥免烧陶粒,该固化淤泥免烧陶粒包括乳化沥青、水泥、掺合料、淤泥、早强剂、减水剂、水,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为10%~26%、20%~44%、5%~20%、30%~50%、2%~3%、1%~3%、5%~15%;该免烧陶粒通过干粉预混、喷雾造球、自然晾干、过筛分级后制得;该免烧陶粒节能环保、工艺简单,同时适用于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而且避免了传统无机材料陶粒吸水大所导致的陶粒混凝土体积稳定差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乳化沥青与水泥复合胶凝材料固化淤泥免烧陶粒。
背景技术
陶粒轻质多孔,在生态滤污、植生、建筑保温制品、桥梁、高层建筑中应用具有独特优势。目前陶粒多由粘土、粉煤灰、淤泥等材料烧结而成,存在自然资源消耗大、耗能大、污染环境等问题,这制约了陶粒的规模化应用。而且,由于陶粒具有吸水性,致使陶粒混凝土因吸水导致体积稳定性差易开裂。
申请号2018101436567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将铁尾矿粉、粘土粉等按一定比例混合,以最高温度800℃烧制了铁尾矿低温陶粒,其烧成温度比传统粘土陶粒烧成温度(1100℃左右)明显降低。申请号2013102883211的中国发明专利,利用相图设计污泥、粘土、粉煤灰的质量比及适宜的烧成温度,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节能的作用。
申请号201810012290X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使用水厂残泥、水泥、激发剂、粉煤灰等,经水玻璃粘结造粒、70~90℃灭菌、风干陈化工艺制得一种高吸附性能给水厂残泥免烧陶粒,该发明专利在节能制备陶粒方面做了有益尝试。申请号2017109893833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使用矿渣微粉、珍珠岩尾矿组成、水玻璃为主要组成材料,经配料进行搅拌、配制激发剂溶液、成球机造粒、养护、干燥、筛分,密封包装后制成了矿渣微粉掺珍珠岩尾矿免烧陶粒,并通过表面涂抹防水剂的方法降低了陶粒的吸水率。
申请号2018103008179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使用水泥、粉煤灰、矿粉、硅灰、人工砂、陶粒等制备一种高稳定性的泵送结构陶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通过聚硅氧烷与硬脂酸浸泡陶粒的方法使陶粒憎水,以解决陶粒混凝土的稳定性问题。
现有技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尚存在以下问题:
(1)烧制陶粒方面,虽然降低了烧成温度、改善了易烧性能,但陶粒仍以粘土为主要原料,即仍需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且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耗能、污染问题。
(2)免烧陶粒避免了耗能、污染问题,但基本上采用将制备好的陶粒进行表面涂抹防水剂的方法降低吸水率,存在工艺复杂,可靠度差问题;
(3)通过在陶粒混凝土中掺加防水剂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因陶粒吸水导致的陶粒混凝土的稳定性差问题。但是防水剂在降低吸水问题的同时,也抑制了混凝土中的水泥水化,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乳化沥青与水泥复合胶凝材料固化淤泥免烧陶粒,以解决淤泥陶粒的耗能问题、吸水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乳化沥青与水泥复合胶凝材料固化淤泥免烧陶粒,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10%~26%乳化沥青、20%~44%水泥、5%~20%掺合料、30%~50%淤泥、2%~3%早强剂、1%~3%减水剂、5%~15%水。
优选的,所述乳化沥青为茂南粤桂道路沥青站生产的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乳化沥青,性能满足标准JTG F40-201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优选的,所述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满足标准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
优选的,所述淤泥满足标准GB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335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