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VD钢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33124.3 | 申请日: | 201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2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戴平康;王小恩;冯带兵;贾宁波;李东亮;李海军;党广亮;刘伏红;李如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州凤宝管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10 | 分类号: | C21C7/10;C21C7/064;C21C7/06;C21C7/072;C22C3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马东瑞 |
地址: | 456561 河南省安阳市国***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氧 光谱 真空浇铸 钢水 熔化 生产 冲击韧性 钢水脱磷 生产步骤 钢生产 含磷量 晶粒度 白渣 低磷 废钢 炼炉 碳粉 石灰 精炼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VD钢的生产方法,具体的生产步骤如下:将废钢加入到中频治炼炉中熔化为钢水,加入石灰搅拌,之后对钢水脱磷,并第一次光谱样;对第一次光谱样之后的钢水碳粉深脱氧,脱氧完成后第二次光谱样;第二次光谱样之后。本发明所述的一种VD钢的生产方法,首先,能够很好的降低VD钢生产时的含磷量,从而更加高效的生产出低磷VD钢,并且,能够很好的进行真空浇铸,更加合理的控制进入真空与真空浇铸时间,提高VD钢的产量,最后,能够很好的对VD钢进行脱氧,使得VD钢内部含有微量的脱氧元素,可以控制钢的晶粒度,提高钢的冲击韧性,还可以很好的控制精炼白渣过程Si的含量,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VD钢领域,特别涉及一种VD钢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VD钢生产加工方法,在到站时,成分控制不好,如C Mn Al P进站进限率低且部分不达标,当P是钢中的有害杂质,容易在晶界偏析,造成钢材“冷脆”,明显的降低钢材的低温冲击韧性,VD钢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到站成分控制不好,C Mn Al P进站进限率低且部分不达标,需要重新熔炼除杂,造成一定的浪费;
现有VD钢的生产方法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不能很好的对VD钢进行脱磷处理,磷含量过高,影响钢材的低温下,受到冲击的韧性,影响钢材的使用,并且,不能很好的控制VD钢的内部的脱氧元素含量,影响VD钢的晶粒细化,使得VD钢的冲击韧性减低,最后,不能很好的控制进真空时间、真空保持时间与出钢软吹时间,同时在高温状态下精炼白渣过程易增Si,使得VD钢内部Si含量升高,超出标准,造成废钢与再加工,浪费资源,为此,我们提出一种VD钢的生产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VD钢的生产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VD钢的生产方法,所述VD钢的生产加工步骤如下:
(1)、将废钢加入到中频治炼炉中熔化为钢水,加入石灰搅拌,之后对钢水脱磷,并第一次光谱样;
(2)、对第一次光谱样之后的钢水碳粉深脱氧,脱氧完成后第二次光谱样;
(3)、第二次光谱样之后,吹氩真空精炼,并控制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持续一定时间;
(4)、将钙线插入到精炼后的钢水中再出钢,之后再进行真空浇铸。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降低脱磷温度,脱磷温度控制在1300℃的低温环境下。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加强精炼扩散脱氧和氩气的调整,控制电流,让白渣埋弧达到最佳。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控制进真空时间在5-8分钟之间,真空保持时间在10-15分钟,出钢软吹时间保证在12-20分钟,精炼温度控制在20-25分钟,精炼温度控制在1580℃-1600℃。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钢水倒进钢包后镇定2-3分钟,钢水出钢前3分钟将钙线插入到钢水中,提高出钢温度,确保到精炼温度在1530℃-1550℃。
优选的,所述电极直径为400~500mm,选取的电流密度为20~30A/cm2,吹氩量每分钟25L,氩气的纯度为99.9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将炉渣催化剂温度控制在1300℃的低温环境下,催化剂的活性达到最佳,能够更好的进行脱磷,提高钢水与炉渣的氧化性,更加有利于脱磷反应,在熔炉内部进行强力搅拌,催化剂更加充分的与钢水接触,使得反应更加剧烈。
2.通过严格的控制进真空时间、真空保持时间与出钢软吹时间,避免在脱氢、脱氮时,与未抽离的空气进行反应,生成多余的杂质,影响VD钢的质量,从而提高VD钢的产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州凤宝管业有限公司,未经林州凤宝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331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