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上吸式炭气联产炉的炭基肥生产资源综合利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932401.9 | 申请日: | 2018-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8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 发明(设计)人: | 施刘砚;卢建翔;沈丽英;刘启华;钟宏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中化智胜化肥有限公司;福建山脉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J3/20 | 分类号: | C10J3/20;C10J3/72;C10J3/76;C10J3/84;C10J3/86;C05G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6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肥 生物质炭 上吸式 联产 炭气 生产资源 喷雾 破碎 破碎机 预处理 热解气化反应 生物质可燃气 资源综合利用 滚筒烘干机 农林废弃物 生物质燃气 烘干系统 环保排放 能源利用 燃煤锅炉 余热锅炉 原料烘干 木醋液 无机肥 粘结剂 最优化 烘干 低氮 炉内 磨粉 造粒 蒸汽 送入 尾气 燃烧 替代 能源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上吸式炭气联产炉的炭基肥生产资源综合利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a、将农林废弃物用破碎机破碎,破碎完的物料送入滚筒烘干机内进行原料烘干预处理;b、烘干后的物料进入上吸式炭气联产炉内进行热解气化反应,产生生物质炭和生物质可燃气;c、生成的生物质炭进行磨粉将磨成粉的生物质炭用木醋液进行喷雾;将喷雾后生物质炭加入无机肥、粘结剂混合形成炭基肥,而后将炭基肥进行造粒形成炭基肥颗粒。本发明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提升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同时,生物质燃气通过低氮燃烧生产蒸汽可以部分替代燃煤锅炉,环保排放,余热锅炉尾气进一步用于烘干系统使用,实现能源利用最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炭基肥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基于上吸式炭气联产炉的炭基肥生产资源综合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今,我国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增长方式仍未根本转变,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
当前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仍十分严峻,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的基于上吸式炭气联产炉的炭基肥生产资源综合利用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
基于上吸式炭气联产炉的炭基肥生产资源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a、将农林废弃物用破碎机破碎至大小为12厘米以下,破碎完的物料送入滚筒烘干机内进行原料烘干预处理;
b、烘干后的物料进入上吸式炭气联产炉内进行热解气化反应,产生生物质炭和生物质可燃气;
c、生成的生物质炭进行磨粉,炭粉粒度为60~80目,将磨成粉的生物质炭用木醋液进行喷雾;将喷雾后生物质炭加入无机肥、粘结剂混合形成炭基肥,而后将炭基肥通过挤压成型机进行造粒形成炭基肥颗粒;
d、步骤b中生成的生物质可燃气经过燃烧窑炉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产生蒸汽,蒸汽供应其他车间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质炭、无机肥、粘结剂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 10%~40%、40%~70%、1%~10%,其中无机肥为以下其中的一种:碳酸氢铵、硫酸铵、尿素磷酸钙、钙镁磷肥;粘结剂为以下其中的一种:膨润土、凹凸棒土、淀粉。
进一步地,余热锅炉产生的尾气通过配风调节温度后,一部分进入干燥机对炭基肥颗粒进行干燥处理,另一部分进入滚筒烘干机内烘干农林废弃物;被使用后的尾气在引风机抽引下依经过旋风分离器和布袋除尘器处理后,经过烟囱排出。
进一步地,上吸式炭气联产炉的热解气化温度在400~800℃,生物质可燃气的出口温度控制在120℃以下。
进一步地,上吸式炭气联产炉设有两级进料密封系统,防止空气进入上吸式炭气联产炉,发生内爆;生物质可燃气在燃烧窑炉中燃烧,采用两级配风低氮燃烧器,保证环保排放。
进一步地,上吸式炭气联产炉生产的生物质可燃气通过汽水分离器分离,分离出燃气中的木焦油和木醋液,木焦油和燃气一起进入燃烧窑炉燃烧,木醋液作为炭基肥的添加剂加入生物质炭过程中。
进一步地,余热锅炉产生的尾气通过配风,控制尾气温度为160~ 2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中化智胜化肥有限公司;福建山脉能源有限公司,未经福建中化智胜化肥有限公司;福建山脉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324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