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氧化聚氯乙烯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929613.1 | 申请日: | 2018-08-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61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 发明(设计)人: | 章振华;赵伟;陈毅明;孙东华;裘杨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联通管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L27/24;C08L91/06;C08L23/28;C08L23/12;C08K13/06;C08K7/24;C08K3/26;C08K5/1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欧 |
| 地址: | 3114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聚氯乙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氧化聚氯乙烯管及其制备方法,涉及聚氯乙烯管技术领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CPVC树脂30‑40份、PVC树脂50‑60份、多孔纳米氧化锌20‑40份、轻质碳酸钙10‑20份、硅烷偶联剂1‑5份、石蜡0.5‑2份、邻苯二甲酸酯DOP 0.5‑3份、炭黑5‑8份、CPE树脂5‑7份、PP树脂2‑8份、双酚A 8‑10份、二苯甲酮5‑8份、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1‑5份,经过混料、均化、挤出成型步骤制备得到的聚氯乙烯管,制备的聚氯乙烯管具有防氧化、防老化性能且拉伸强度明显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氯乙烯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氧化聚氯乙烯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管材是高分子复合而成的化学建材,而化学建材是继钢材、木材、水泥之后,当代新兴的第四大类新型建筑材料。化学建材在我国取得了长足进步迅猛发展,尤其是新型环保塑料管材的广泛使用,掀起了一声替代传统建材的革命。塑料管材因具有水流损失小、节能、节材、保护生态、竣工便捷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给排水、城镇给排水、电力通信以及燃气管等领域,成为新世纪城建管网的主力军。而常见的塑料管,PVC管,又称聚氯乙烯管,是由聚氯乙烯树脂与稳定剂、润滑剂等配合后用热压法挤压成型,是最早得到开发应用的塑料管材,而且PVC管道是市场份额最大的塑料管道,占塑料管道近70%的份额。PVC管材暴露在室外遭遇阳光直晒,阳光中的紫外光会造成PVC管材的性能衰退,出现氧化褪色,导致耐候性变差,产品寿命缩短;若PVC管拉伸性能不高,长期弯折,弯折处会最开始发生氧化或老化,进而造成管道损坏。
现有发明专利,公布号为“CN 103740015 A”的“高强度聚氯乙烯管材”,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丙烯酸树脂、增塑剂、丙烯酸酯橡胶、轻质碳酸钙、润滑助剂、天然硬石膏、抗冲击剂、滑石粉,该发明采用偶氮二甲酰胺作为聚氯乙烯管生产发泡剂,可显著降低PVC树脂以及碳酸钙的使用量,可降低成本,同时聚氯乙烯管产品质量提高,材质更轻,耐压,耐冲击,隔音效果更好,但是该聚氯乙烯管材存在抗氧化性能较差,空气中容易被氧化,管材易裂,缩短使用寿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氧化聚氯乙烯管及其制备方法,从防紫外线、提高拉伸强度的角度解决抗老化性、抗氧化性的问题,使制备的聚氯乙烯管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抗老化性能和拉伸强度。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抗氧化聚氯乙烯管,聚氯乙烯管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CPVC树脂30-40份、PVC树脂50-60份、多孔纳米氧化锌20-40份、轻质碳酸钙10-20份、硅烷偶联剂1-5份、石蜡0.5-2份、邻苯二甲酸酯DOP 0.5-3份、炭黑5-8份、CPE树脂5-7份、PP树脂2-8份、双酚A 8-10份、二苯甲酮5-8份、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1-5份。
进一步,所述聚氯乙烯管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CPVC树脂35份、PVC树脂55份、多孔纳米氧化锌40份、轻质碳酸钙15份、硅烷偶联剂3份、石蜡1份、邻苯二甲酸酯DOP 3份、炭黑6份、CPE树脂6份、PP树脂5份、双酚A 9份、二苯甲酮6份、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3份。将不同比例的树脂混合,其韧性和拉伸强度均会提高。
进一步,所述聚氯乙烯管的厚度为3.3-3.6mm。
进一步,所述聚氯乙烯管的拉伸强度≥37MPa。
进一步,所述制备方法如下:
混料:取轻质碳酸钙投入高速混料机内,搅拌至轻质碳酸钙脱水干燥,随后向高速混料机内通过计量泵泵入硅烷偶联剂,搅拌,再搅拌加入邻苯二甲酸酯DOP,搅拌均匀后投入CPVC树脂、PVC树脂,于95-100℃搅拌20min,再投入石蜡、炭黑、CPE树脂、PP树脂,升温至120-130℃,保温20-30min,再将双酚A、二苯甲酮、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多孔纳米氧化锌投入,搅拌混匀,于130-140℃搅拌时间10-15min后得到混合原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联通管业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联通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296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