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强型植物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29044.0 | 申请日: | 201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1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庄展鹏;柯婵;陈鉥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壳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7/02 | 分类号: | C08L97/02;C08L93/04;C08L3/02;C08L91/00;C08L5/00;C08L93/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劲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6 | 代理人: | 王小明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纤维粉 植物纤维复合材料 性状 制备方法和应用 增强型 树脂复合材料 增强复合材料 天然树脂粉 植物纤维 综合性能 塑化剂 重量比 最大化 改性 填实 种粒 制备 淀粉 搭配 | ||
本发明涉及的是增强型植物纤维复合材料,包括以下组分制备而成:不同性状的植物纤维粉45‑60份、天然树脂粉10‑15份、淀粉10‑20份、改性塑化剂5‑15份;不同性状的植物纤维粉主要由60‑100目、100~120目、120~150目、150目以上四种粒径的植物纤维粉组成,它们的重量比为23‑25:18‑22:36‑40:17‑19。本发明搭配不同性状的植物纤维粉来填实骨架,最大化增强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一般植物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提高45~50%。本发明还公开了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纤维复合材料领域,尤其是涉及的是增强型植物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稻壳纤维或植物纤维制成的植物纤维制品,其原材料都来源于大自然的产物,具有绿色环保等特点,能在大自然界中自行降解成为有机肥料,回归自然,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植物纤维产品一般以植物纤维为基材、淀粉为粘合剂,并添加其他加工助剂和功能助剂等,通过高温快速成型后快速降温。中国专利ZL201210151467.7公开了一种稻壳纤维合成树脂粉,先将稻壳研磨成稻壳粉,然后放入混合机,加入纤维素、淀粉和水混合均匀,然后取出冷却呈稻壳纤维粉,另外将天然树脂和木质素放入反应釜内,再加入水搅拌均匀成浆,然后加入纳米二氧化硅继续搅拌均匀冷却后,再加入稻壳纤维粉继续搅拌,然后冷却后取出,制成糊状物料,然后直接注入闪蒸干燥机制成稻壳纤维合成树脂粉。通过上述专利制成的植物纤维制品能够完全降解,更加环保,且其耐高温、强度、密度和硬度性能更俱佳,能够满足厨具、餐具、玩具等需求,但是其强度仍然有待作进一步提高,以便增加其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增强型植物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采用该增强型植物纤维复合制品,较一般植物纤维树脂复合制品,具有更优异的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增强型植物纤维复合材料,包括以下组分制备而成:不同性状的植物纤维粉45-60份、天然树脂粉10-15份、淀粉10-20份、改性塑化剂5-15份;不同性状的植物纤维粉主要由60-100目、100~120目、120~150目、150目以上四种粒径的植物纤维粉组成,它们的重量比为23-25:18-22:36-40:17-19。
优选的,改性塑化剂是由阿拉伯胶改性的环氧大豆油乳液。本发明也可以采用液体石蜡或亚麻油作为原塑化剂,但是液体石蜡效果差一些,亚麻油有味道,因此优先选择环氧大豆油。
优选的,天然树脂粉为柯巴树脂、达玛树脂、松香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目数为200目。
优选的,植物纤维为甘蔗纤维、稻壳纤维、油麻纤维、木纤维、竹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优选的,淀粉为麦芽淀粉、绿豆淀粉、莲藕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目数为200目。
本发明还公开了增强型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用高速剪切粉碎机将植物纤维粉碎,分别过60目、100目筛子,得到60~100目植物纤维粉;再用球磨机将植物纤维粉碎分别过100目、120目、150目筛子,得到100~120目、120~150目、150目以上植物纤维粉;按重量比取各个性状植物纤维粉并将它们混合均匀,用鼓风燥箱干燥,制得植物纤维混合粉。
(2)、取适量阿拉伯胶、环氧大豆油和去离子水,在研钵中加入阿拉伯胶捣碎,加入环氧大豆油并迅速沿着同一方向研磨均匀,加入一定量的去离子水,继续研磨,直至有噼啪的响声,再加入剩余的去离子水研磨均匀制成环氧大豆油乳液。
(3)、将植物纤维混合粉加入环氧大豆油乳液并在高速搅拌机中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
(4)、将混合料与树脂粉、淀粉放入高速搅拌机中混合均匀得到增强型植物纤维复合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壳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壳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290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