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规模数据在线可视化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928733.X | 申请日: | 2018-08-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451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 发明(设计)人: | 栗伟;于鯤;郑永攀;赵大哲;朱清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16/50 | 分类号: | G06F16/50;H04L12/26;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刘晓岚 |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规模 数据 在线 可视化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大规模数据在线可视化方法,流程包括:打开用户客户端,客户端发送给服务器端任务请求;客户端网络环境测评;获取影子代理;建立初始可视化环境;初始可视化参数;初始高精度结果可视化;等待用户交互指令;发送可视化参数;高精度结果可视化;结束可视化;该可视化方法能够在移动、互联网等多种网络环境,移动、便携等多种设备上,进行大数据量可视化的需求,能够实现实时绘制效率,用户体验好。同时提出一种对客户端可视化环境的评估方法,对客户端计算、存储资源实现动态监测,充分发挥利用客户端资源,可以支持集成多种协议和通信方法,适应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图像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规模数据在线可视化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医学成像技术快速发展,医学图像已经成为医学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医学成像设备如CT、MR、PET一次产生的图像数据越来越多,当前这些数据都存储在PACS(医学图像归档与通讯系统)系统中,采用高性能的图像工作站进行图像调阅和浏览,运行范围仅局限在医院的局域网。随着移动网络技术发展,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等设备的应用使得信息获取方式日益变得更加便利。医学临床应用方面,如远程诊断、多方会诊、区域图像共享等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医生逐渐不再局限在阅片暗室,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设备上都可以共享、实时查看图像成为当前迫切的需求。
鉴于目前国内医院对于性能及安全考虑,医院网络系统具有独立性,PACS系统一般部署在内部网络。因此,医学成像设备厂商及PACS软件厂商推出了基于Web的医学图像可视化系统,纵观当前技术策略大致分为方案A、B、C、D、E五种架构:
方案A:在服务器端建模和渲染,客户端只负责将结果显示给用户,并接受用户交互参数发送给服务端。这种方法网络传输的数据量比较小,但是交互过程每次都需要等待服务器将结果生成完成,受带宽等影响会出现延迟,用户体验不佳,操作(特别是三维旋转等)不够流畅;
方案B:在服务器端建模,将计算好的模型传送给客户端,由客户端进行渲染和显示。这种方法用户操作流畅性好,但是传输数据量较多,依据不同模型数据量会不同,用户需要等待一定的加载时间,且限制可视化方法,如光线投射重建算法(建模和渲染在一端同时完成)不适合该方案;另外对建模数据渲染可视化一般需要特定的插件支持,如VRML需要浏览器支持该模型可视化的插件。
方案C:服务端只负责将数据传输给客户端,由客户端完成建模、渲染、显示和交互等操作。这种方法对用户交互和操作体验非常好,但是数据传输量大,并且对本地计算和存储资源消耗比较大,没法利用服务器高性能计算优势。同时很多医学图像序列数据的量比较大如最小的头颈CT按照240M数据为例,这就会可能出现三个问题:(1)网络传输慢问题。从Web服务器去加载该数据,移动网络(如4G网络)或者局域无线网环境下需要加载过长时间。(2)计算困难问题。即使能够加载到客户端,这么大量的数据在一般浏览器或者移动设备上运行建模、渲染等计算过程,对内存和计算资源需求高,很可能导致客户端无法操作(Freeze状态)或应用崩溃。(3)内存限制问题。浏览器运行或者移动设备App对内存都有一定限制,可能根本无法加载更大的数据量(如iOS对每个app的分配的内存占用限制在200M左右)。因此,该方案不适合大数据量情况。
方案D:服务器只负责传输用户操作的初始页面和数据,客户端就是将传统工作站上的图像系统作为插件放到Web页面。该方案是大多数PACS厂商或图像云服务厂商的常用方式。该方案对用户来讲界面操作流程比较熟悉,但需要用户安装对应的运行插件,如Flash、ActiveX、Java Applet等,这些插件对不同平台支持是不同的,跨平台性差,如ActiveX在非Windows平台上无法加载,且这些插件随着功能升级插件也需要用户同步去更新这些插件,使用不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287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