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常压回路热管式太阳能供热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927035.8 | 申请日: | 2018-08-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06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纪献兵;代超;徐进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4D15/00 | 分类号: | F24D15/00;F28D15/04;F28D1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张文宝 |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常压 回路 热管 太阳能 供热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常压回路热管式太阳能供热的方法及装置,主要包括蒸发系统、冷凝系统、密封系统、补水系统。蒸发系统主要用于液体吸热汽化,冷凝系统用于蒸汽冷凝供热,两者通过蒸汽排出管和液体回流管连接形成回路热管。装置不需抽真空处理,通过压力平衡管道与水槽形成液封,在常压下运行并在工作中排出不凝性气体。本发明将回路热管应用于太阳能供热装置并在常压下工作,既保证了高效的供热效率,又避免了抽真空造成的高昂成本问题,并且结构简单,设计紧凑,安全轻巧,提供了一种有效利用太阳能的方法和手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供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常压回路热管式太阳能供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能源利用提出了高效、环保、可再生等诸多要求。更多要求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更多要求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据统计,作为一种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在中国,太阳能可达到5×1019千焦/年,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优势,并且符合环保要求,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其中,回路热管作为一种换热装置,其依靠工质相变和循环进行热量的传递,且不需要外部机械动力,运行可靠,经过多年改进已成为一种高效换热的理想装置,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人们已开始将回路热管应用于太阳能供热装置,但由于需要进行抽真空处理,通常存在技术成本及维护成本较高、系统较为复杂、运行不稳定等问题。
因此,现有技术急需新型的回路热管式太阳能供热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一系列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常压回路热管式太阳能供热装置,既继承了抽真空回路热管的高效、稳定、环保的优点,又通过常压的设计方式获得结构紧凑,简单安全、制作成本廉价等效果,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常压回路热管式太阳能供热装置,包括蒸发系统、冷凝系统、密封系统和补水反馈系统,所述蒸发系统设置于所述供热装置的下部,包括蒸发室3、中空透明板2、蒸发壁6、绝热壁5和蒸汽排出管10,其中,所述中空透明板2面向大气用于吸收太阳能,所述绝热壁5设置在户外墙壁上,所述蒸发壁6贴着所述绝热壁5设置,所述蒸发壁上端安装均流管4,下端安装水位计18;所述冷凝系统设置于供热装置的上部,包括冷凝室8、冷凝壁9和翅片7,其中,所述翅片7布置在冷凝室8的周围,所述冷凝壁9处理成全疏水表面或者亲-疏水间隔布置的混合表面;所述密封系统包括水槽12、压力平衡管17和逆止阀20,所述冷凝室8通过压力平衡管17与水槽12连接形成液封,所述水槽12放置在空气中,从而维持供热装置内部的压力为常压,所述逆止阀20设置在压力平衡管17上;所述补水反馈系统包括补水管16、液体回流管11、阀门13、均流管4、反馈电路14、水位计18,其中,所述水槽12通过补水管16与液体回流管11相连,水槽12设置为高位而液体回流管11设置为低位,所述补水管16与液体回流管11之间设置有阀门13,所述阀门13通过反馈电路14与水位计18相连,所述水位计18通过反馈电路14将水位信号传递给阀门13,自动控制补水管16与液体回流管11的连接状态,从而进行补水操作;所述蒸发系统和所述冷凝系统通过蒸汽排出管10和液体回流管11连接形成回路热管。
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中空透明板2的内部空间设置成薄空间,材质选用玻璃或者有机材料。
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蒸发壁6的一种处理方式为:蒸发壁表面首先经过表面处理工艺,然后在面向太阳辐射的蒸发壁的一侧,将粉末烧结形成多孔金属毛细芯6a与多孔纤维毛细芯6c间隔布置;进一步地,对蒸发壁6底部的金属板6b进行亲水处理,然后将烧结的多孔金属毛细芯6a和多孔纤维毛细芯6c间隔布置在面向太阳辐射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270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太阳能辅助加热的石墨烯电采暖系统
- 下一篇:光伏蓄热采暖系统及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