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给排气管组件及燃气采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24676.8 | 申请日: | 2018-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734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李良潭;于占伟;尹晶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9/00 | 分类号: | F24D19/00;F24D15/02;F23J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旦华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气管 组件 燃气 采暖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给排气管组件及燃气采暖装置,解决了给排气烟管组件过滤网装置拆卸不方便的技术缺陷,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第一内管,具有第一内管排风口和第一内管进风口,所述第一内管进风口适于与燃气设备的排气口连接;第一外管,套设在所述第一内管外,所述第一内管与所述第一外管之间形成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出风口适于与燃气设备的进气口连接;过滤层,设置在所述进气通道内,气体由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口进入,经由过滤层过滤后从所述进气通道的出风口流出;所述第一外管为长度方向可伸缩的伸缩管,且所述第一外管在外力作用下收缩后可露出所述过滤层。本发明给排气管弯头可伸缩,拆装方便,整机整体高度无变化,安装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气采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给排气管组件及燃气采暖装置。
背景技术
燃气采暖热水炉和燃气热水器在家庭中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燃气采暖热水炉燃烧系统排出烟气和吸进空气的给排气装置,是通过一组同轴给排气烟管进行工作的。同轴给排气烟管的构造是一根直径较大的管子,在中心位置套着一根直径较小的管子,形成套管结构。燃气采暖热水炉在运行时,由外管的进气口端吸入燃烧所需空气,燃烧产生的烟气从同轴的内管出烟端口排出。燃气采暖热水炉安装在室内,同轴给排气烟管的安装端,与安装在室内的燃气采暖热水炉的给排气口连接,另一给排气端口从室内伸出室外,暴露在室外的空气中,室外空气环境就是燃气采暖热水炉的给排气环境。因此,同轴给排气烟管很容易吸入室外的空气的微粒灰尘,特别是到了冬天有沙尘暴的天气,吸入沙尘微粒的情况就更加严重,容易造成给排气系统堵塞,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给排气管道易堵塞的问题,中国专利号CN206583094U公开了一种同轴烟管空气过滤器,其在外管的进风口处环绕内管增加了一段过滤网装置,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给排气管道易堵塞的问题。但是,采用该过滤式给排气管结构,不但增加了燃气采暖热水炉的整体高度,安装占用空间且操作不便,同时从内、外管之间拆装过滤网装置也比较困难,维护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给排气烟管组件过滤网装置拆卸不方便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过滤网装置拆卸方便的给排气管组件及燃气采暖装置。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给排气管组件,包括:第一内管,具有第一内管排风口和第一内管进风口,所述第一内管进风口适于与燃气设备的排气口连接;第一外管,套设在所述第一内管外,所述第一内管与所述第一外管之间形成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出风口适于与燃气设备的进气口连接;过滤层,设置在所述进气通道内,气体由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口进入,经由过滤层过滤后从所述进气通道的出风口流出;所述第一外管为长度方向可伸缩的伸缩管,且所述第一外管在外力作用下收缩后可露出所述过滤层。
嵌套的所述第一内管、所述第一外管形成弯头。
所述第一内管也为伸缩管。
所述伸缩管为波纹管。
所述伸缩管包括PVC伸缩管、橡胶伸缩管或铝合金伸缩管。
还包括:第二内管,具有第二排气口,及与所述第一内管的第一内管排风口连接的第二内管进气口;第二外管,具有第二进气口,套设在所述第二内管外,所述第二内管与所述第二外管之间形成进气腔室,所述第一外管在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口所在一端与所述第二外管的一端连接,使所述进气腔室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所述气体由所述第二进气口进入所述进气腔室,经由所述进气通道中的过滤层过滤后进入所述燃气设备的进气口。
所述第一外管在所述进气通道的出风口所在一端与燃气设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外管在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口所在一端与所述第二外管的连接为套接。
所述第二内管远离所述第一内管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二外管外;所述第二排气口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内管伸出所述第二外管外的管壁上的若干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246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