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自动断电功能的手机充电线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22125.8 | 申请日: | 2018-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49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孟凡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斯姆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6 | 分类号: | H01R13/66;H01R13/70;H01R31/06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肖健 |
地址: | 230071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断电功能 手机充电线 一端设置 输出端 输入端 过充 手机 防过充电路 电池充满 电路改进 生命财产 使用寿命 手机电池 锂电池 发热 电池 节约 安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自动断电功能的手机充电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USB充电线,该USB充电线一端设置为输入端DC1,USB充电线另一端设置为输出端DC2,在输入端DC1和输出端DC2之间通过防过充电路连接。本发明通过对传统USB充电线进行电路改进,能够使手机内电池充满电后不再过充,从而保护手机内电池不过充,延长了手机内锂电池的使用寿命,并达到了节约用电;同时防止手机电池过充发热情况的产生,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机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自动断电功能的手机充电线。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需求安装相应的应用程序,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但是,在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电池电能快速消耗,因此,人们需要频繁的使用充电线来对电池进行充电。
现有充电线采用通用串行总线(英文全称:Un i versa l Ser i a l Bus,简称:USB),以满足对不同移动设备的充电。其中,USB线包含连接线,设置在连接线一端的第一USB公头和设置在连接线另一端的第二USB公头,第一USB公头与充电器或计算机连接,第二USB公头与移动设备连接。
但现有的USB充电线在电子设备充满电后其线路仍然处于带电状态,只有将电源断开或者将插头拔掉才能实现彻底断电。正常充电状态下容易忘记,导致电能的浪费,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充满电自动断电功能的USB充电线,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具有自动断电功能的手机充电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USB充电线,该USB充电线一端设置为输入端DC1,USB充电线另一端设置为输出端DC2,在输入端DC1和输出端DC2之间通过防过充电路连接。
所述防过充电路包括:电阻R1、二极管D1、电容C1、电阻R2、二极管D2、三极管Q1、电阻R3、三极管Q2、继电器J1、常开触点J1-1、三极管Q3、电阻R4、电容C2、三极管Q4、二极管D3和电阻R5。
所述输入端DC1的正极分别接至电阻R1一端、二极管D1正极、电阻R2一端、二极管D2正极、继电器J1一端和常开触点J1-1一端,所述输入端DC1的负极接地;所述电阻R1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1正极、电阻R2另一端和电容C1一端均接至三极管Q1基极,所述电容C1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1发射极接至二极管D2负极,所述三极管Q1集电极分成2两路,其中一路经电阻R3接至三极管Q2基极,另一路接至三极管Q3发射极;所述继电器J1另一端接至三极管Q2集电极;所述常开触点J1-1另一端接至三极管Q3集电极和二极管D3正极,所述三极管Q3基极经电阻R4接至电容C2一端和三极管Q4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4发射极接至二极管D3正极,所述三极管Q4基极接至二极管D3负极,所述二极管D3负极还接至输出端DC2正极,输出端DC2负极以及电容C2分别接地,所述电阻R5并联在二极管D3两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对传统USB充电线进行电路改进,能够使手机内电池充满电后不再过充,从而保护手机内电池不过充,延长了手机内锂电池的使用寿命,并达到了节约用电;同时防止手机电池过充发热情况的产生,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斯姆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斯姆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221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