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氧化氮及臭氧联合在线检测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920658.2 | 申请日: | 2018-08-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79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 发明(设计)人: | 王竹青;付大友;袁东;谭文渊;杨冰;李佳祁;陈雨琴;廖琴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理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1N21/76 | 分类号: | G01N21/76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钟莹洁;钱成岑 |
| 地址: | 643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氧化氮 臭氧 联合 在线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氮及臭氧联合在线检测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检测系统、液路系统、气路系统和主控系统,方法则利用上述装置进行二氧化氮及臭氧的联合在线检测。本发明利用高检测灵敏度的气液相化学发光原理,同时实现了对大气中二氧化氮及臭氧两种常规污染气体的联合在线检测,便于消除两种气体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降低检测成本,且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可方便应用于现场应急检测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检测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二氧化氮及臭氧联合在线检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臭氧是一种光化学污染气体,具有强氧化性,高浓度的臭氧对人体及植物都具有较大的伤害。二氧化氮也是一种重要的大气污染气体,同时又是对流层大气中臭氧的唯一化学生成源。当前世界各国都将二氧化氮及臭氧作为环境监测的主要检测指标。
目前在定点式监测领域,对于二氧化氮的检测一般采用气相化学发光法,而对于臭氧的检测一般采用紫外吸收光度法。因此,对于两种气体的检测,其检测方法及检测设备完全不同。这就造成设备成本较高,检测及维护成本也比较高。同时,气相化学发光法本身是将二氧化氮转换为一氧化氮进行检测,在还原转换过程中会引入其它含氮气体的干扰;而紫外吸收光度法本身的灵敏度不高,易受干扰。气液相化学发光法虽然有文献报道用于二氧化氮及臭氧的测量,但测量时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干扰,在独立测量时很难完全消除这部分干扰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二氧化氮及臭氧联合在线检测装置及方法,利用相同的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对大气中的二氧化氮及臭氧气体进行实时在线同步检测。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二氧化氮及臭氧联合在线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检测系统、液路系统、气路系统和主控系统;
所述检测系统包括用于二氧化氮检测的第一检测器和用于臭氧检测的第二检测器,所述第一检测器和第二检测器均设有进液口、出液口、进气口和出气口;
所述液路系统包括与第一检测器的进液口相连的第一进液单元、与第一检测器的出液口相连的第一出液单元、与第二检测器的进液口相连的第二进液单元和与第二检测器的出液口相连的第二出液单元;
所述气路系统包括与第一检测器的进气口和第二检测器的进气口相连的进气单元以及与第一检测器的出气口和第二检测器的出气口相连的出气单元;
所述主控系统与检测系统、液路系统和气路系统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二氧化氮及臭氧联合在线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进液单元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试剂流路和第一清洗剂流路,所述第一试剂流路包括第一试剂储存容器和第一蠕动泵,所述第一清洗剂流路包括清洗剂储存容器和第二蠕动泵;所述第一出液单元包括第三蠕动泵和废液收集容器。
根据本发明二氧化氮及臭氧联合在线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进液单元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二试剂流路和第二清洗剂流路,所述第二试剂流路包括第二试剂储存容器和第四蠕动泵,所述第二清洗剂流路包括清洗剂储存容器和第五蠕动泵;所述第二出液单元包括第六蠕动泵和废液收集容器。
根据本发明二氧化氮及臭氧联合在线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检测器和第二检测器共用清洗剂储存容器和废液收集容器;蠕动泵均为超微型滚珠式蠕动泵。
根据本发明二氧化氮及臭氧联合在线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气单元包括空气过滤器,所述出气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流量计、气体净化柱和真空泵。
根据本发明二氧化氮及臭氧联合在线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流量计包括与第一检测器的出气口相连的第一流量计和与第二检测器的出气口相连的第二流量计,所述流量计均为层流式气体质量流量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理工学院,未经四川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206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