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写板专用手性添加剂及基于其的柔性手写膜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19497.5 | 申请日: | 2018-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71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吕鹏;张梓晗;杨锦;张运奇;聂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微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67/08 | 分类号: | C07C67/08;C07C69/94;C09K19/54;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卢敏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写板 专用 手性 添加剂 基于 柔性 手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写板专用手性添加剂及基于其的柔性手写膜,该手性添加剂是以3,5‑二甲基‑4‑羟基溴苯、2‑辛醇、双(频哪醇合)二硼、4‑溴‑2,6‑二氟苯甲酸及苯基乙二醇为原料,逐步反应获得;将该手性添加剂与向列相液晶、UV树脂、UV单体、光引发剂混合均一制得液晶组合物;将该液晶组合物均一涂布在两层纳米银线导电膜的导电层中间,UV固化制得柔性手写膜。本发明所得柔性手写膜,由于手性添加剂含量低,显示效果优异;同时该手性添加剂温度相依性低,在不同环境下使用显示效果无差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写板专用手性添加剂的制备,以及由该手性添加剂制备的柔性手写膜。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显示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手写板作为传统纸张替代品,越来越受到关注。手写板一般由手写膜、吸光膜(黑膜)、塑料外壳、升压电路及擦除电路组装而成,其中手写膜为主要功能部件,而胆甾型液晶又为手写膜实现显示功能的最核心原料:当胆甾型液晶处于平面织构态时,液晶分子排列有序,对某一特定波段入射光形成布拉格反射,其它入射光被吸收层吸收,从而实现亮态显色;当液晶处于焦锥态时,液晶分子排列无序,入射光均被吸收,从而实现暗态不显色;通过亮态和暗态的差异对比,达到显示效果。同时胆甾型液晶具有双零场稳态性,当对平面态液晶施加一定电压,平面态可转变为焦锥态,并且驱动电压消失后,胆甾相液晶保持为焦锥态,从而实现手写板的擦除功能;通过对焦锥态手写板进行施压,受压部分由焦锥态转变为平面织构态,并且该状态可稳定存在,从而实现显示功能,同时其显示无需背光源、能耗低。
目前手写板所用胆甾型液晶一般是由宽温向列相液晶和手性添加剂混合组成,通过调整手性添加剂的含量,控制液晶的螺距,从而使液晶反射特定波长的入射光,显示特定颜色。
胆甾型液晶能反射的入射光波长与液晶螺距关系为:λ=nP,当螺距P改变时,会导致反射光波长改变,从而改变显示颜色。所以针对某一特定显示颜色,液晶螺距P为固定值;手性添加剂在胆甾型液晶中的作用就是调整液晶螺距,其关系为:P=(r*HTP*c)-1,r代表光学纯度,一般为1,HTP为手性添加剂的扭曲力,c为手性添加剂在液晶中的浓度,由此可知当P一定时,扭曲力HTP与其浓度c成反比。当液晶中手性添加剂含量过高时,液晶混合物粘度增大,液晶混合物室温下部分固化,出现析晶,从而影响手写板显示性能,因此需尽可能降低手性添加剂的添加量,即需要使用高HTP值手性添加剂。目前市售常规手性添加剂的CN(5.2)、CB15(6-8)、S811(10.1)、R1011(28.2),HTP值均太低,使用时添加量大,影响显示效果。
同时目前市售手性添加剂均具有一定正温度相依性,即随着温度升高,胆甾型液晶螺距P变长,从而导致手写板反射光向长波方向移动,为了消除此问题,目前通常将正温度相依性和负温度相依性的手性添加剂混合使用;但目前市售负温度相依性手性添加剂较少,并且混合使用会导致液晶中手性添加剂含量增大,从而影响手写板显示效果。
因此针对目前市售手性添加剂存在的问题,急需开发一种高HTP值、低粘度、较低温度相依性的手性添加剂,以获得具有更优异显示效果的柔性手写膜。
发明内容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高HTP值、低粘度、较低温度相依性的手性添加剂,并且使用该手性添加剂制备具有优异显示效果的柔性手写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首先公开了一种手写板专用手性添加剂合成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将原料B(3,5-二甲基-4-羟基溴苯)加入四口烧瓶,然后加入反应试剂三苯基膦PPh3和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DIAD,机械搅拌,混合均一,保持5-25℃,最后逐步滴加原料A(2-辛醇),滴加完毕以后,保温6-10h,制得中间产物1,其反应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微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微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194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