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对边测距的基坑顶部水平位移监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17097.0 | 申请日: | 201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49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登杰;王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37219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桂玲 |
地址: | 25019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基坑监测 水平距离 基准点 测距 水平位移监测 监测点 全站仪 对边 观测 水平位移量 度数 复杂环境 倾斜距离 施工现场 水平位移 位移监测 变化量 方位角 水平盘 天顶距 边坡 自由 收敛 站点 测量 安置 应用 | ||
1.一种基于对边测距的基坑顶部水平位移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基坑周围任意一点P点自由安置全站仪,通过观测任意两个已知基准点C1(xC1,yC1)、C2(xC2,yC2),计算得到自由设站点P点的坐标P(xP,yP);
S2,步骤S1后,紧接着观测基坑监测点Wi,得到全站仪到基准点C1、C2的倾斜距离、天顶距和水平盘度度数,并计算得到基准点C2到监测点Wi的水平距离及方位角;
S3,计算基坑顶部监测点水平距离的收敛值;
S4,计算基坑顶部监测点水平距离在边坡方向上的分量、水平位移量及水平位移累积变化量;
所述步骤S2中,自由设站点P安置全站仪,观测全站仪到基准点C1、C2和监测点W1的倾斜距离、天顶距和水平盘度读数,分别为SC1、VC1、βC1、SC2、VC2、βC2及SW1、VW1、βW1,根据余弦定理即可得到基准点C2到监测点W1的水平距离DC2W1:
基准点C2到监测点W1的高差hC2W1为:
hC2W1=SW1·cosVW1-SC2·cosVC2 (4)
基准点C2到监测点W1的方位角为αC2W1:
其中:
如果将全站仪的起始读数设置为βC1,全站仪瞄准基准点C1时水平盘度读数设置为βC1,则:
γ1=βC2-βC1
γ2=βW1-βC2
如果将全站仪的起始读数设置为0°00′00″,则βC1=0°00′00″,则:
γ1=βC2
γ2=βW1-βC2
其中βC1、βC2、βW1均为全站仪对基准点和监测点观测时的水平盘度读数,而γ1和γ2为水平盘读数差,即水平角值;
所述步骤S3中,基准点到监测点之间水平距离的变化量即水平距离的收敛值ΔdC2W1,就是基坑支护结构顶部监测点相对基准点的水平位移量,即:
其中:为第n期的水平距离观测值,第n+1期的水平距离观测值;
如果每一期的水平距离观测值均与第一期比较,则每一期的收敛值ΔdC2W1即为基坑顶部监测点相对基准点的累积水平位移量,即为基坑坡顶水平位移累积监测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对边测距的基坑顶部水平位移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全站仪观测P点到基准点C1、C2的倾斜距离Sc1、SC2和夹角γ1,及P点到基准点C1、C2的天顶距VC1、VC2,通过平差计算,根据公式(1)、(2)得到P点的坐标(xp,yp):
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对边测距的基坑顶部水平位移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根据基准点C2到监测点W1的水平距离DC2W1和方位角αC2W1,即可计算基准点至各监测点之间的坐标差ΔxC2W1和ΔyC2W1,则坐标差ΔxC2W1为DC2W1在x轴方向上的水平距离分量,ΔyC2W1为DC2W1在y轴方向上的水平距离分量,即:
ΔxC2W1=DC2W1·cosαC2W1 (8)
ΔyC2W1=DC2W1·sinαC2W1 (9)
dΔxC2W1为x轴方向上的水平分量的收敛值,即为x轴方向上的水平位移量,dΔyC2W1为y轴方向上的水平收敛值,即为y轴方向上的水位移量,则:
基坑顶部监测点在x轴和y轴方向上的水平位移累积变化量分别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1709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