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916037.7 | 申请日: | 2018-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093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 发明(设计)人: | 王松;方放;张开光;陈思;肖梅;贾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立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50 | 分类号: | A61B17/50 |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李小静 |
| 地址: | 23000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消化道 异物 取出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主要内容为:所述的异物包裹器安装在包裹器升降绳上且异物包裹器位于异物保护伞内,异物保护伞安装在支撑杆上,支撑杆铰接安装在安装板上,前连接筒安装在钳杆顶端,转接筒安装在前连接筒上,第一挂绳上端从转接筒的安装孔穿出安装在第一拉环上,操作手柄安装在包裹器升降绳的顶端且操作手柄安装在转接筒上,第二挂绳下端安装在异物包裹器内且第二挂绳上端从操作手柄的安装孔中穿出安装在第二拉环上。本发明适用于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消化道异物的取出,对于锐利异物可抓取后放入异物套以避免对消化道的伤害,对于球形或内部有腐蚀性的物体可采取拨的方式拨入保护套,减少了胃镜操作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
背景技术
消化道异物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非自身固有物质滞留于消化道,异物以滞留于食管、胃常见,临床常需急诊胃镜、甚至外科手术处理。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部分消化道异物可以通过喉镜、胃镜引导下用异物钳或圈套器取出,但对于一些特殊形状的异物现有技术仍难以处理。有些异物为一端或两端锐利,取出时易划伤食管或咽喉;而对于球形或表面光滑异物,
现有的异物钳或圈套器难以有效抓取或固定异物,取出困难;对于内部有腐蚀性的异物,抓取过程中物体的破损可能对消化道本身造成二次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其适用于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消化道异物的取出,对于锐利异物可抓取后放入异物套以避免对消化道的伤害,对于球形或内部有腐蚀性的物体可采取拨的方式拨入保护套,减少了胃镜操作时间。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其中:包括异物包裹器、异物保护伞、支撑杆、安装板、钳杆、前连接筒、转接筒、第一挂绳、第一拉环、包裹器升降绳、第二挂绳、第二拉环和操作手柄,所述的异物包裹器安装在包裹器升降绳上且异物包裹器位于异物保护伞内,所述的异物保护伞安装在支撑杆上,所述的支撑杆铰接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的安装板安装在第一挂绳上且安装板位于钳杆内,所述的前连接筒安装在钳杆顶端,所述的转接筒安装在前连接筒上,所述的第一挂绳上端从转接筒的安装孔穿出安装在第一拉环上,所述的操作手柄安装在包裹器升降绳的顶端且操作手柄安装在转接筒上,所述的第二挂绳下端安装在异物包裹器内且第二挂绳上端从操作手柄的安装孔中穿出安装在第二拉环上。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异物包裹器由硅胶瓣片、滑块、滑槽、基板和伸缩绳组成,所述的硅胶瓣片安装在滑块上,所述的滑块安装在滑槽里,所述的基板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三个滑槽,所述的滑块通过伸缩绳与第二挂绳的下端连接。
上述的异物保护伞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支撑杆且支撑杆之间安装有弹簧。
上述的前连接筒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钳杆上且前连接筒在钳杆上的位置可调。
上述的滑块靠近基板圆心端与基板之间安装有弹簧。
本发明通过调节前连接筒在钳杆上的不同位置,从而可以调节出不同长度,因而应用范围广。异物包裹器由三瓣片的开合来实现对异物的包裹,异物包裹器通过包裹器升降绳来适应不同的位置,从而扩大了其应用范围,而异物包裹器的开合通过第二挂绳来实现,松开第二挂绳滑块在弹簧的作用下运动到远离基板中心的位置。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以下几点:适用于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消化道异物的取出,对于锐利异物可抓取后放入异物套以避免对消化道的伤害,对于球形或内部有腐蚀性的物体可采取拨的方式拨入保护套,减少了胃镜操作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异物包裹器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立医院,未经安徽省立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160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