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球盖菇设施化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15044.5 | 申请日: | 201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07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朱琳琳;杨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曙骧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高慧娟 |
地址: | 441500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球盖菇 设施 栽培 方法 | ||
1.一种大球盖菇设施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培养料发酵:秸秆、玉米芯、稻谷壳分别堆肥发酵后作为培养料组分;
秸秆堆肥发酵包括如下步骤:
1)、将发酵菌与无菌水按质量比为1:1000混合均匀作为喷淋溶液;
2)、将秸秆铺在田间,采用少量多次的喷淋方式使其吸足水分,并接种上发酵菌;
3)、将调湿的秸秆堆成底宽2~4m,高1~2m的梯形堆,料堆表面呈平面,料堆上打有排气孔,并用塑料布封盖,通过温度计监测料堆温度;
4)、当料温达到55℃,料内有白色粉末状高温放线菌出现时,第一次翻堆;
5)、当料温升至55℃以上,保持2~3d,至秸秆成茶褐色,有大量粉状白化物,无氨臭和料酸味,即发酵结束;
所述发酵菌由放线菌、伯克霍尔德菌组成;
S2、搭建菇棚:选择土壤疏松的种植地搭建大棚,并覆盖一层塑料膜及遮阴网至棚底,棚内每隔一米安装一组雾化喷头;
S3、畦床建造:深耕20~40cm,作畦,畦宽100~150cm、畦长40m,畦间留排水沟,畦面修整为中间略高的龟背型,然后喷洒生石灰至畦面见白;
S4、播种:当料温降至25℃以下时铺料,并向所铺栽培料上播种核桃大小的菌种,随后覆少量排水沟的土;
当料温降至25℃以下时铺料,首先铺2.5~3.5cm厚的秸秆,倒上搅拌均匀的玉米芯与稻谷壳的混合物,将其整理平整,宽窄一致,随后将菌种掰成核桃大小,按入料内,每畦三行播种,完成第一层播种后,再铺上2.5~3.5cm厚的秸秆,倒上搅拌均匀的玉米芯与稻谷壳的混合物,进行第二层播种,最后,铺上1~2cm厚的秸秆进行覆盖,并取少量排水沟的土覆盖秸秆;
S5、菌丝管护:保持覆土层湿润,观察菌丝定植与发菌情况,及时补充接种和淘汰杂菌;
S6、育菇、采收:勤翻动培养料,当发现有白色黄豆大小的子实体出现时,保持覆土层和秸秆湿润,5~7d后,即可采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球盖菇设施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每100份培养料由以下质量份的组分组成:秸秆40~60份、玉米芯20~30份、稻谷壳20~30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球盖菇设施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为稻草秸秆、玉米秸秆、芝麻秸秆、小麦秸秆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球盖菇设施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玉米芯堆肥发酵包括如下步骤:
1)、将玉米芯平铺在田间,反复碾压将其碾开,随后多次浇水,使玉米芯湿润;
2)、将玉米芯堆成底宽2~4m,高1~2m的梯形堆,料堆表面呈平面,后盖上塑料膜;
3)、发酵4~5d,至玉米芯为黑褐色,无氨臭和料酸味,即发酵结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球盖菇设施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稻谷壳堆肥发酵包括如下步骤:将稻谷壳堆成一堆,多次浇水使其湿润,随后盖上塑料膜发酵4~5d,备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球盖菇设施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之间间距9~12c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球盖菇设施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种植地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稳定,土质为砂质土壤,pH值为中性或偏碱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曙骧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省曙骧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1504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球盖菇与豇豆轮作的设施化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金耳液体菌种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