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心分离杯及连续分离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913528.6 | 申请日: | 2018-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77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 发明(设计)人: | 吴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穗阳生物学研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4B5/04 | 分类号: | B04B5/04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黄磊 |
| 地址: | 510515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心 分离 连续 方法 | ||
1.一种离心分离杯,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芯管、离心舱和固定盖;过滤芯管包括滤床和芯管,芯管位于滤床中部,芯管内部设有至少三条独立的流道,包括进液流道、浓缩液流道和滤过液流道;滤床外壁上设有滤膜;过滤芯管设在离心舱的中部,固定盖连接在过滤芯管的芯管上并与离心舱的顶部连接;使用时,过滤芯管和固定盖不动,离心舱转动;
还包括稳流套和导流套,稳流套的下部套设在芯管下部,稳流套的上端与导流套的上端桥接固定,导流套的上端与离心舱上部套接固定,导流套设在稳流套与离心舱之间,导流套位于离心舱内侧底部且导流套的下部套设在芯管下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分离杯,其特征在于:滤床上设有导流槽和滤过液入口,导流槽沿周向和直向均布设置在滤床的底部,汇聚到滤过液入口;离心舱上部敞口,中部为圆筒状,底部为碟状,底部中央为弹头状的锥碗;稳流套和导流套的上部均设有若干交流孔;芯管中部设有至少三条相互间隔开的圆形的独立流道。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分离杯,其特征在于:稳流套位于进液流道的进液出口上方,浓缩液流道的浓缩液入口位于离心舱底部的锥碗处,离心舱与导流套之间构成出液缝隙,稳流套与导流套之间构成进液缝隙。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分离杯,其特征在于:出液缝隙、锥碗、浓缩液流道构成完整的浓缩液通路,进液流道、进液缝隙构成完整的进液通路,滤床上的导流槽和滤过液入口、芯管内的滤过液流道连通构成滤过液通路。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分离杯,其特征在于:离心舱、导流套和稳流套以相同的角速度同向转动。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分离杯,其特征在于:稳流套和导流套将离心舱分隔成三个空间,稳流套的内围空间为激流区,稳流套与导流套之间的空间为稳流区,导流套的外围空间为稳旋区,稳旋区内液体处于稳定的旋转状态。
7.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分离杯,其特征在于:滤床为圆筒形或方形,圆筒形的滤床对应设有环形的导流槽,方形的滤床对应设有条形的导流槽。
8.一种连续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进液通路将待分离的液体输送至稳旋区,离心舱、导流套和稳流套以相同的角速度同向旋转,在滤膜两侧设置压力差降;物质微粒受离心力的作用,在稳旋区向远离离心舱轴线的位置迁移,物质微粒受离心力与重力的双作用在离心舱的内侧壁集聚并下沉降,沿出液缝隙到达离心舱底部的锥碗处,经过浓缩液流道排出;小于滤膜孔径的物质微粒在滤膜上下游间的压力差降推动下穿过滤膜经滤过液通路排出。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续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泵提供正压或/和负压形成滤膜两侧的压力差降作为离心舱内液体流动、过滤的驱动力和流道内液体流动的驱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穗阳生物学研究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穗阳生物学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1352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