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氢转化炉管加强接头的渗碳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913344.X | 申请日: | 2018-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77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娇;吴志刚;陈涛;陈学东;范志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特种设备检验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7/72 | 分类号: | G01N27/72 |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化 炉管 加强 接头 渗碳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氢转化炉管加强接头的渗碳检测方法。该方法以与待测加强接头同材质的试样为基准材料,通过对试样进行渗碳检测仪检测和渗碳试验检测,建立试样渗碳百分比与渗碳检测仪输出值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通过待测加强接头的渗碳检测仪输出值来进一步获得待测加强接头的渗碳情况。本发明通过渗碳检测仪对制氢转化炉管加强接头进行渗碳检测,能够便捷、快速、准确地判定制氢转化炉管加强接头的渗碳严重程度。本发明中的渗碳检测仪可以在制氢转化炉等复杂环境下灵活使用,克服了复杂环境对无损检测技术的制约。本发明中的渗碳检测方法可用于不同材质的在役的复杂形状的制氢转化炉管加强接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制氢转化炉管加强接头的渗碳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制氢转化炉是石油化工行业制氢装置的关键设备,转化炉的管系是转化炉的核心,包括上集气管、上尾管、转化管、下尾管、下集气支管、下集气总管。制氢规模较大的转化炉,其转化炉出口集合管受热膨胀量在300mm以上,转化管与下尾管连接的部位会存在一定的应力集中,为防止发生损伤,连接部位要采用加强接头的型式进行强化。转化炉炉管要在高温氢气及一氧化碳等气体和渗碳、氧化等环境下工作,加强接头部位容易发生渗碳及开裂等事故,给社会、经济、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一定的损失和危害。为有效避免因加强接头渗碳导致的生产事故,需要对在役制氢转化炉管加强接头部位的渗碳程度进行快速有效的检测。如果加强接头部位渗碳程度异常,应及时更换炉管。常规的渗碳层深度测量方法有维氏硬度测定法、高倍组织测定法、低倍组织测定法及断口测定法,但是采用这些方法测定加强接头的渗碳层深度时需要割管取样,这对于在役炉管检测来说成本太高,因此需要通过无损检测方法来判定在役制氢转化炉管加强接头部位的渗碳程度。而制氢转化炉炉内环境复杂,且加强接头一般设计成复杂的锥形,管径较小,曲率较大,常规的无损检测方法难以对制氢转化炉管加强接头进行便捷准确的检测。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制氢转化炉管加强接头的渗碳检测方法,该方法可快速有效地对在役制氢转化炉管加强接头的渗碳情况作出准确的评价。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氢转化炉管加强接头的渗碳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对待测管加强接头进行外观检查,查询制氢转化炉管设计文件以获得待测加强接头的尺寸数据,假设待测加强接头原始壁厚记为δ0;
S2.选取与待测加强接头材质相同的试样作为基准材料,记录试样在不同渗碳程度对应位置处的壁厚d0;
S3.采用渗碳检测仪对S2中的试样进行渗碳检测,得到不同渗碳程度对应位置处的渗碳检测仪输出值v,所述渗碳检测仪输出值v是与磁感应强度相关的无量纲;
S4.根据NACE TM0498-2002标准,将S2中试样在20wt.%的HNO3和4wt.%的HF混合酸溶液中浸泡2h,观察试样的渗碳层情况,并测量得到试样不同渗碳程度对应位置处的渗碳层厚度值d1;
S5.结合S2中得到的试样原始壁厚d0和S4中得到的试样渗碳层厚度值d1,计算得到试样在不同渗碳程度对应位置处的渗碳百分比p,计算公式如下:
p=(d1/d0)×100%
S6.结合S5中得到的试样渗碳百分比值p与S3中得到的试样渗碳检测仪输出值v,建立起二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下:
p=a-b·cv
其中a,b,c为常数,a∈[95,110],b∈[100,115],c∈[0.005,0.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特种设备检验站有限公司,未经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特种设备检验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133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