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温临氢压力容器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910027.2 | 申请日: | 2018-08-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4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 发明(设计)人: | 王宪军;李书瑞;刘文斌;梁宝珠;杨秀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鄂城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38/04 | 分类号: | C22C38/04;C22C38/02;C22C38/58;C22C38/06;C22C38/42;C22C38/44;C22C38/50;C22C38/48;C21C7/10;B22D11/116;C21D8/02 |
| 代理公司: | 黄石市三益专利商标事务所 42109 | 代理人: | 饶卓识 |
| 地址: | 436008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容器 临氢 中温 钢板 重量百分比 夹杂 制造 | ||
1.一种中温临氢压力容器用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的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包括:
C :0.050~0.150%,Si:Si≤0.10%,Mn: 0.60~1.65%,P:P≤0.015%,S:S≤0.008%,Alt:0.90~1.60%,Cu:0.01~0.06%,Ni:0.01~0.08%,Cr:0.90~1.20%,Mo:0.20~0.60%,Ti:Ti≤0.006%,Nb:Nb≤0.020%,Ca:Ca≤0.005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夹杂;
且上述元素含量必须同时满足如下关系:
8≤(Cr+Mo)/C≤25;
208≤54Al+156/Cr+96Mo≤3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温临氢压力容器用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500℃服役100000h后的抗拉强度为465~545MPa,蠕变应变强度为445~525,珠光体球化等级为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温临氢压力容器用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500℃服役24月的氧化深度0.018~0.035mm,抗氢深度4.5~7.5mm,500℃下表面氧化膜的体积百分比1/4~1/1.7。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中温临氢压力容器用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的制造方法的主要工艺流程为:炉外精炼→连铸成坯→铸坯加热→粗轧→精轧→冷却控冷→正火和回火→入库冷却,其中,所述炉外精炼采用RH精炼炉工序或者连铸结晶器工序添加Al元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温临氢压力容器用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H精炼炉工序添加Al元素的工位控制工艺为:Al丸加入量≤15Kg/t;真空处理时间≥15min;且在RH工序处理后,进行Ca-Si或纯Ca线处理,保证0.80≤Ca/S≤2.1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温临氢压力容器用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铸结晶器工序添加Al元素的工位控制工艺为:结晶器喂铝线240~720g/t;采用长水口保护浇铸且Ar封;中包滑动式水口与浸入式水口结合处密封;中包保护渣为碱性中包渣,结晶器保护渣为中碳渣;大包上旋转塔后加盖保温直至浇铸完毕;过热度控制在10~25℃;二次冷却按低碳合金包晶钢冷却制度执行。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温临氢压力容器用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铸坯加热的加热温度的控制范围为1250~1320℃,加热速率的控制范围为8~12min/c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温临氢压力容器用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精轧的开轧温度1080~1320℃,精轧末三道次累计压下率15~35%,精轧的终轧温度范围为850~900℃。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温临氢压力容器用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控冷的返红温度控制为≥710℃。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温临氢压力容器用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火温度范围控制为890~960℃,正火保温时间控制为1.5~3.5min/mm,回火温度范围为640~700℃,回火保温时间2.0~4.0min /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鄂城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鄂城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1002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