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溅镀机及其溅镀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09132.4 | 申请日: | 2018-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99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林行;葛健国;吕育仁;范小荣;朱育民;庄胜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变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14/34 | 分类号: | C23C14/34;C23C14/5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才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3 | 代理人: | 张迎召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溅镀机 及其 工艺 | ||
一种溅镀机及其溅镀工艺,它涉及溅镀设备及其溅镀工艺技术领域。它包含外壳、真空腔体、升降控制器、升降杆、真空溅镀室、移动块、溅镀枪、载台、固定板;壳体内部为真空腔体,升降控制器设置在壳体内部的上表面,升降控制器下表面设置有升降杆,升降杆的下端连接于真空溅镀室上表面;移动块设置在真空溅镀室的下表面,溅镀枪设置在移动块的下方;壳体内部底面设置有固定的载台,载台上表面设置固定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有益效果为:它的结构简单,具有较高的溅镀性能,需要进行内部检查与维修时不需要将整体进行拆卸,省时省力,避免设备组件安装松动,且溅镀机构可灵活移动,提高溅镀的均匀程度和溅镀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溅镀设备及其溅镀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溅镀机及其溅镀工艺。
背景技术
溅镀技术指的是在真空环境下,通入适当的惰性气体作为媒介,靠惰性气体加速撞击靶材,使靶材表面原子被撞击出来,并在表面形成镀膜。
溅镀,通常指的是磁控溅镀,属于高速低温溅镀法。该工艺要求真空度在1×10-3Torr左右,即1.3×10-3Pa的真空状态充入惰性气体氩气(Ar),并在塑胶基材(阳极)和金属靶材(阴极)之间加上高压直流电,由于辉光放电(glow discharge)产生的电子激发惰性气体,产生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将金属靶材的原子轰出,沉积在塑胶基材上。原理:以几十电子伏特或更高动能的荷电粒子轰击材料表面,使其溅射出进入气相,可用来刻蚀和镀膜。入射一个离子所溅射出的原子个数称为溅射产额(Yield)产额越高溅射速度越快,以Cu,Au,Ag等最高,Ti,Mo,Ta,W等最低。一般在0.1-10原子/离子。离子可以直流辉光放电(glowdischarge)产生,在10-1—10Pa真空度,在两极间加高压产生放电,正离子会轰击负电之靶材而溅射也靶材,而镀至被镀物上。正常辉光放电(glow discharge)的电流密度与阴极物质与形状、气体种类压力等有关。溅镀时应尽可能维持其稳定。任何材料皆可溅射镀膜,即使高熔点材料也容易溅镀,但对非导体靶材须以射频(RF)或脉冲(pulse)溅射;且因导电性较差,溅镀功率及速度较低。金属溅镀功率可达10W/cm2,非金属<5W/cm2。二极溅镀射:靶材为阴极,被镀工件及工件架为阳极,气体(氩气Ar)压力约几Pa或更高方可得较高镀率。磁控溅射:在阴极靶表面形成一正交电磁场,在此区电子密度高,进而提高离子密度,使得溅镀率提高(一个数量级),溅射速度可达0.1—1um/min膜层附着力较蒸镀佳,是目前最实用的镀膜技术之一。其它有偏压溅射、反应溅射、离子束溅射等镀膜技术。
目前用于溅镀加工工艺的溅镀机,大多为结构较为复杂的设备,且需要检修时需要将设备整体进行拆卸,费时费力,还可能导致设备松动,影响工作质量;且溅镀机构大多为固定结构,可能导致待溅镀工件溅镀不均匀,影响溅镀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溅镀机及其溅镀工艺,它的结构简单,具有较高的溅镀性能,需要进行内部检查与维修时不需要将整体进行拆卸,省时省力,避免设备组件安装松动,且溅镀机构可灵活移动,提高溅镀的均匀程度和溅镀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它包含外壳1、真空腔体2、升降控制器3、升降杆4、真空溅镀室5、移动块6、溅镀枪7、载台8、固定板9;壳体1内部为真空腔体2,升降控制器3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上表面,升降控制器3下表面设置有升降杆4,升降杆4的下端连接于真空溅镀室5上表面;移动块6设置在真空溅镀室5的下表面,溅镀枪7设置在移动块6的下方;壳体1内部底面设置有固定的载台8,载台8上表面设置固定板9。固定板9可用于放置待溅镀的工件,并将工件固定,保证均匀溅镀。
所述的外壳1外部前表面设置有可视窗口11,有可视窗口11下方设置有检修口12。可视窗口11可用于操作人员对溅镀机内部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观察,当观察到溅镀机内部出现异常工作状态时,可打开检修口12进行故障检测与维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变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变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091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