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龙虾养殖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907099.1 | 申请日: | 2018-08-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9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 发明(设计)人: | 陆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紫云自治县宏扬示范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 |
| 代理公司: | 昆明润勤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5 | 代理人: | 付石健 |
| 地址: | 550899 贵州省安顺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龙虾 池塘 养殖 水质管理 养殖水体环境 水源 病害防治 病害问题 池塘消毒 池塘养鱼 饵料管理 干净卫生 交通便利 日常管理 虾苗放养 抗病力 中科学 接电 投喂 虾苗 传染病 选址 护理 建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龙虾养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合理选址: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电方便,水源干净卫生无污染的地方;(2)池塘建设;(3)池塘消毒;(4)虾苗放养;(5)日常管理,包括饵料管理,水质管理,池塘护理和病害防治。本方法在池塘大龙虾养殖过程中科学投喂,改善养殖水体环境,消除传染病来源,能提高虾苗抗病力和池塘养鱼的产量和质量,减少病害问题,提高养殖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殖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大龙虾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大龙虾均为海生,底栖,多为夜出性。以动物屍体为食,但亦食活鱼、小型软体动物和其他底栖无脊椎动物以及海藻种类分布。大龙虾见于从拉布拉多至北卡罗来纳的水域,有时栖于浅水,但深至366公尺(1200英尺)的水中数量更为丰富。体重约0.45公 斤(约1磅)、体长约25公分(约10英寸),特别巨大的个体可重20公斤(40磅)。雌体 经约5年的发育即成熟,准备产卵。夏季雄体将精子送入雌体体内,但受精要到春天方 发生。每个雌体产卵3000枚乃至更多,卵产出后附于雌体的游泳足上直至数月后幼体孵 出。幼体身长约1公分(0.4英寸),自由游泳12天,然后沉到水底,并停留于此。
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养殖生产基础条件标准低、投放比例不科学、养殖污染问题 严重、养殖病害问题严重,导致养殖经济效益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养殖生产基础条件标准高、投放比例科学、养殖 污染小、减少养殖病害的大龙虾养殖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龙虾养殖方法,其步骤如下:
(1)合理选址:选择通风向阳,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电方便,水源干净卫生无污染的地方;
(2)池塘建设,池塘形状建设成长方形,东西走向,周边空旷,水深1-2m,池埂宽1.5m,在池中放入隐蔽物如石块、瓦片供大龙虾隐蔽栖息,建好注、排水口,注排水口 设置网罩,四周池埂用塑料薄膜或钙塑板搭建以防逃墙;
(3)池塘消毒,现有池塘,排干池塘水,清除底层较厚的淤泥和腐殖质,在阳光下暴晒3-4天,并清除池塘边的杂草,再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消毒时,池塘需留水,水深 30-50cm,以便撒入的生石灰能均匀分布,生石灰用量75kg/亩;新挖池塘直接用生石灰 消毒,消毒后注水,注水量为池塘高度的70%;
(4)虾苗放养,选取体长3-5cm的虾苗,用3%浓度盐水对虾苗进行浸泡处理,浸泡时间为30分钟,虾苗放养时间为3-5月,同一池塘放养的虾苗规格一致;
(5)日常管理
a.饵料管理:保持饲料蛋白质含量在25%,日投饲量为虾体重的4-10%,放苗后3天内,投喂绞碎的小杂鱼和碎肉,放苗1月内投放小杂鱼,虾苗长至6-7cm,投喂轧碎 的螺蛳、河蚌;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投饲量为虾苗体重的5%-10%,早上投饲量占全 天投饲量的20%-30%,晚上的投饲量占全天投饲量的70%-80%,饵料沿池塘四周投在 浅水处,投喂均匀;水温22℃以下投饲量减半,15℃停止投喂,当水中溶氧量低、水质 恶化、雷雨闷热天气时停止投喂,当大批虾蜕壳时少投,蜕壳后多投;
b.水质管理:每周换一次新水,换水量为15-20cm深,夏天高温及大雨过后使用增氧机,增加水中溶氧量,改善水质;用生石灰调节水的PH值,每15-20天全池泼洒一次 生石灰水,用量为10-15kg/亩,使水体PH值保持在7.5-8.5之间;
c.池塘护理:对池塘的注排水口的网罩每天进行检查,防除敌害,防止虾苗逃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紫云自治县宏扬示范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未经紫云自治县宏扬示范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070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