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采血小板制品中残留细胞的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904639.0 | 申请日: | 2018-08-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64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 发明(设计)人: | 胡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叠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15/14 | 分类号: | G01N15/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杨胜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血 小板 制品 残留 细胞 检测 方法 | ||
本案涉及一种单采血小板制品中残留细胞的检测方法,包括:步骤1)取细胞样本,加入染色抗体试剂,完成细胞特异性标记;步骤2)将细胞样本平铺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计数;其中,所述染色抗体试剂包括有:实现对血小板染色的以标记的CD41和CD61;实现对白细胞染色的以标记的CD45;以及实现对白细胞核染色的细胞核染料。本案通过采用细胞染色标记与荧光成像相结合的手段,可实现残留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同时检测;后期可适配荧光显微镜与软件计算,实现自动检测与计数;操作简单,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小板制品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采血小板制品中残留细胞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血小板输血是目前血小板减少症和多种疾病的最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已发展成为仅次于红细胞输血的临床第二大成分输血。但是,血小板输注无效事件仍频频发生,血液病人一般需要多次输注血小板,多次输注血小板后很容易出现输注无效,究其原因主要是产生了同种异型的抗体,研究表明,大部分血小板输注无效病人体内存在HLA抗体、HPA抗体和ABH抗体,其中80%患者存在HLA抗体。抗体产生的主要原因很大可能是由多次及不同供血者供应的血小板中残留的白细胞及红细胞刺激病人免疫系统产生的。
因此,从源头提高血小板制品的质量,对血小板制品实施严格的质量监测,尤其是对血小板中白细胞残留量进行严格检测,避免白细胞及红细胞残留引起的输血无效,保证血小板制品的安全性,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血小板制品的质量控制,国际以及国内标准均有明确需求,依据标准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中白细胞混入量要求低于5×106个/袋,红细胞混入量低于8×109个/袋,这是血站日常质控项目之一。
现有血小板制品中的混入细胞检测方法主要参考标准WST 550-2017全血及成分血质量监测指南及《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要求。混入红细胞计数仍使用经典的显微镜法,而白细胞同样可采用经典的血细胞计数盘或者运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近年来,虽然有些血站采用更为精准的流式细胞仪分析,但流式技术相对的样本制备繁琐,并且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价格高昂,因此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当前残留细胞检测方法问题较多,局限性较大。基于大容量Nageotte血细胞计数盘的人工计数方式,其误差大、重复性差、无原始记录,不符合现代对记录保存及证据链的要求。
市场上的常规血细胞计数仪很难做到对单采血小板产品中相关指标特别是残留白细胞及红细胞进行精确计数。常用细胞计数方法(如血细胞计数仪、流式细胞仪等)的检测底限一般在104个/mL左右,无法对去白单采血小板中残留细胞进行快速、有效的检测。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采血小板制品中残留细胞的检测方法,以期通过细胞染色标记、荧光成像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对多类细胞的同时精确检测,如若再结合细胞成像与数据处理,可实现血小板制品中残留白细胞、残留红细胞及血小板含量的一次性高速精准判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单采血小板制品中残留细胞的检测方法,其包括:
步骤1)取细胞样本,加入染色抗体试剂,完成细胞特异性标记;
步骤2)将细胞样本平铺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计数;
其中,所述染色抗体试剂包括有:
实现对血小板染色的以Alexa488标记的CD41和CD61;
实现对白细胞染色的以Alexa594标记的CD45;以及
实现对白细胞核染色的细胞核染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叠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叠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046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