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设有旋转式喷氨格栅的脱硝除尘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902782.6 | 申请日: | 2018-08-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0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 发明(设计)人: | 马成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五凡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76;B01D53/5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 地址: | 231699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喷氨格栅 旋转连接 脱硝室 脱硝 氨气 进烟管道 烟气 除尘装置 整流格栅 旋转式 侧壁 导管 左端 室内 催化剂蜂窝 脱硝效率 烟气支管 右侧外壁 上端 出气管 分流管 过滤网 进气管 贯穿 延伸 喷出 支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设有旋转式喷氨格栅的脱硝除尘装置,包括脱硝室,所述喷氨导管的左端设有第一旋转连接环,所述旋转连接环的左侧连接有氨气进气管,所述喷氨导管的右侧贯穿脱硝室侧壁并延伸至脱硝室内连接有喷氨格栅,所述脱硝室右侧外壁进烟管道,所述进烟管道内部设有过滤网,所述进烟管道的左端贯穿侧壁并延伸至脱硝室内连接有第二旋转连接环,所述第二旋转连接环的左侧连接有烟气分流管,所述喷氨格栅上方设有整流格栅,所述整流格栅设有催化剂蜂窝板,所述脱硝室右侧上端设有出气管。本发明通过将氨气和烟气分别导入各个喷氨支管和烟气支管进行旋转喷出,充分且均匀的对氨气和烟气进行了混合,大大增加了脱硝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脱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设有旋转式喷氨格栅的脱硝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烟气的排放也大量增加,一些对环境有害的气体随着烟气的排出排到大气中,过多的氮氧化物排放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脱硝是燃烧烟气中去除氮氧化物的过程,目前主流脱硝技术为SCR和SNCR这两种,喷氨格栅是一种用于脱硝过程中的部件,它的作用尤为重要,喷氨格栅设计不当容易造成氮氧化物和氨气的混合及反应不均匀,从而影响脱硝效率,现有的脱硝装置对于氨气和烟气的混合比较复杂,需要紊流设备,往往氨气和烟气的混合不充分,造成脱硝效率低下,增加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设有旋转式喷氨格栅的脱硝除尘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内设有旋转式喷氨格栅的脱硝除尘装置,包括脱硝室,所述脱硝室左侧外壁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一端连接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通过同步带连接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内侧固定连接有喷氨导管,所述喷氨导管的左端设有第一旋转连接环,所述旋转连接环的左侧连接有氨气进气管,所述氨气进气管的左端连接有氨气空气混合器,所述喷氨导管的右侧贯穿脱硝室侧壁并延伸至脱硝室内连接有喷氨格栅,所述喷氨格栅的左端为氨气分流管,所述氨气分流管右侧两端相对设有两个第一喷氨支管,氨气分流管右侧中部相对设有两个第二喷氨支管,所述第一喷氨支管和第二喷氨支管上均设有若干氨气喷孔,所述脱硝室右侧外壁进烟管道,所述进烟管道内部设有过滤网,所述进烟管道的左端贯穿侧壁并延伸至脱硝室内连接有第二旋转连接环,所述第二旋转连接环的左侧连接有烟气分流管,所述烟气分流管的左侧两端连接有两个第一烟气支管,烟气分流管左侧中部相对设有两个第二烟气支管,所述第一烟气支管和第二烟气支管上均设有若干烟气喷孔,所述喷氨格栅上方设有整流格栅,所述整流格栅设有催化剂蜂窝板,所述脱硝室右侧上端设有出气管。
优选的,所述凹槽在过滤网正下方。
优选的,所述第二喷氨支管、与第二烟气支管、的中部均连接有连接杆、,第二喷氨支管、与第二烟气支管、通过连接杆、两两互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喷氨导管与轴承座贯穿连接,所述轴承座固定安装在脱硝室侧壁。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上端设有振动电机,所述所述进烟管道的拐弯处设有凹槽。
优选的,所述催化剂蜂窝板中间设有电热丝网,所述催化剂蜂窝板上端和下端均设有蜂窝催化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将氨气和烟气分别导入各个喷氨支管和烟气支管进行旋转喷出,充分且均匀的对氨气和烟气进行了混合,大大增加了脱硝效率,通过在催化剂蜂窝板中间设置电热丝网进行加热的方式,大大节约了脱硝室的占用空间,通过在过滤网上安装振动电机,将吸附在过滤网上的灰尘抖落至凹槽进行收集,操作方便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内设有旋转式喷氨格栅的脱硝除尘装置的结构正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五凡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五凡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027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