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ESL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及其接收端和信号接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99004.6 | 申请日: | 2018-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00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谢云燕;陈立春;刘波;王双;徐蓓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京东方智慧电子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5/03 | 分类号: | H04L25/03;H04L27/34;H04L27/38;H04L1/06;H04B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李莎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收端 无线通信系统 复数符号 信号接收 译码 球形译码检测 获得传输 接收天线 信号解调 正交空间 发送端 计算量 算法 调制 发送 传输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ESL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及其接收端和信号接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接收天线接收由发送端采用正交空间调制QSM技术发送的信号;对接收的信号解调得到接收的复数符号;对接收的复数符号采用球形译码检测算法进行译码获得传输的信息。应用本发明能降低接收端译码计算量,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ESL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及其接收端和信号接收方法。
背景技术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输出)技术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使信号通过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多个天线传送和接收,从而改善通信质量。它能充分利用空间资源,通过多个天线实现多发多收,在不增加频谱资源和天线发射功率的情况下,可以成倍的提高系统信道容量,显示出明显的优势、被视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
SM(空间调整)技术作为MIMO技术的分支技术之一,也是一种新的多天线传输方案,在信息比特调制过程中引入空间维度,任一时隙只有一根发送天线处于工作状态发送数据,发送的信息比特一部分映射到传统的数字调制星座图上,其余的比特映射到天线序号生成的空间维。因而SM技术避免了信道间干扰,且任一时隙只需要一条射频链路,大大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并且它的天线配置要求没有受到外界因素的限制,适合于各种对称或非对称天线系统。此外,SM技术引入了空间维度,增大了星座符号间的欧式距离,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系统的误码性能。因此SM技术逐渐成为了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较于传统的MIMO技术,空间调制技术虽然避免了信道间干扰并且提升了系统性能,但是它每一时隙只激活了一根发送天线,并且发射天线数目要求为2的n次方根,所以其频谱效率只能以对数方式(非线性方式)增长;其次,SM系统性能还依赖于发送天线的信道增益,目前对SM技术的应用还局限于信道干扰问题;另外,SM技术激活天线时需不断选择天线,发送天线需长期保持在天线选择状态,而在发送天线切换时会因脉冲成形引起发送符号延迟,因此,SM技术限制了系统射频链路的快速切换,受限于高速数据传输系统。
针对SM技术的一些不足之处,接着又提出了正交空间调制(QSM)技术这一概念,QSM技术是将发送符号的实部与虚部分开,由于QSM技术保持了SM技术优势的同时提升了系统的频谱效率,系统的开销并没有明显增加,并且正交空间调制技术由于正交空间调制技术保持了空间调制技术优势的同时提升了系统的频谱效率,系统的开销并没有明显增加。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基于QSM技术的通信系统由于接收端译码计算量大,导致系统的传输速率较低,限制了基于QSM技术的通信系统的应用。比如,在ESL(电子价格标签)系统中无线通信收发方式是电子价签与服务器进行交互信息的关键,而现有的基于QSM技术的通信系统由于传输速率较低,无法及时完成电子价签与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交互而无法应用于ESL系统中。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ESL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及其接收端和信号接收方法,能降低接收端译码计算量,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信号接收方法,包括:
通过接收天线接收由发送端采用正交空间调制QSM技术发送的信号;
对接收的信号解调得到接收的复数符号;
对接收的复数符号采用球形译码检测算法进行译码获得传输的信息。
其中,所述对接收的复数符号采用球形译码检测算法进行译码,具体包括:
在给定星座符号搜索空间内对于每个星座符号,在自底向上分层计算该星座符号的各层半径时:
若该星座符号的当前层第i层半径大于第i层最小半径,则放弃该星座符号;否则,根据该星座符号的第i层半径更新第i层最小半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京东方智慧电子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京东方智慧电子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990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