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维纳米线状孔碳材料以及高电压微型超级电容器的制作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98436.5 | 申请日: | 2018-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70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麦立强;马鑫萸;洪旭峰;何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G11/34 | 分类号: | H01G11/34;H01G11/24;H01G11/46;H01G11/86;B82Y30/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孔 纳米线 微型超级电容器 氧化锌纳米线 碳材料 介孔 微孔 三维 电解液 活化 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 多级孔道结构 循环稳定性 孔洞结构 网络结构 制作工艺 高电压 可扩展 搭接 管壁 孔槽 浸润 还原 蒸发 水系 | ||
1.三维纳米线状孔碳材料的高电压微型超级电容器的制作工艺,所述的三维纳米线状孔碳材料的厚度在2-4μm,其上存在有纳米线状大孔,纳米线状大孔的直径为80-120nm,纳米线状大孔相互搭接形成网络结构,所述的纳米线状大孔的孔槽内有大小2-5nm的介孔以及2nm以下的微孔,其中纳米线状大孔由氧化锌纳米线还原蒸发产生,介孔与微孔在纳米线状大孔管壁上由氧化锌纳米线活化产生,包括有以下步骤:
(1)采用超声搅拌方法将氧化锌纳米线均匀分散在光刻胶内;
(2)利用紫外光刻技术对所得的光刻胶/氧化锌纳米线进行紫外光刻、显影微加工,获得图案化微结构;
(3)对所得复合材料进行高温烧结,制得三维纳米线状孔碳材料微电极;高温烧结的方法是氮气气氛保护下,以2-5℃/min速率升温至300℃,保温30分钟,再升温至900-1000℃,保温1-3小时,最终温度超过金属锌的沸点而使其蒸发;
(4)使用氯化锂-聚乙烯醇凝胶状电解质,高浓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水溶液作为电解液,组装高电压微型超级电容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是步骤1)所述的氧化锌纳米线直径为80-120nm,长度为5-10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在光刻胶内添加了质量分数为5%-20%的氧化锌纳米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锌纳米线是采用水热法制备,包括有以下步骤:
1)将0.2-0.6g氯化锌与20g碳酸钠加入到30-50ml去离子水中,混合搅拌;
2)将溶液加入到反应容器内,在100-120℃下进行水热反应8-12小时,冷却后,离心洗涤得到氧化锌纳米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水溶液浓度为10-21mol/k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配制氯化锂-聚乙烯醇凝胶状电解质的方法是:将1-3mol氯化锂与1-3g的聚乙烯醇在10-30mL去离子水中混合均匀,加热至80℃并混合搅拌2小时后冷却,即可得到氯化锂-聚乙烯醇凝胶状电解质;所述的高浓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水溶液的配制方法是:按10-21mmol/mL比例向去离子水中加入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混合搅拌均匀后获得电解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电压微型超级电容器的电压窗口达到2.5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9843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