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无纺布及其吸收制品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97455.6 | 申请日: | 2018-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7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蔡吉祥;谢继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延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5/03 | 分类号: | D06M15/03;D01F1/10;D01F8/06;A61F13/15;A61F13/84;D06M101/2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渠述华;甘紫红 |
地址: | 3611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菌无纺布 甲壳素 纤维 吸收制品 表面层 纤维层 附着 抑菌 多层纤维层 无纺布面层 无纺布 翻转 朝外 涂覆 覆盖 移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菌无纺布及其吸收制品,该抗菌无纺布由一层或多层纤维层组成,所述抗菌无纺布中至少表面的纤维层含有具有甲壳素的纤维,所述具有甲壳素的纤维至少于纤维的表面层附着有甲壳素,该吸收制品包含本发明的抗菌无纺布,从而本发明的抗菌无纺布及其吸收制品由于甲壳素附着在纤维的表面层,且甲壳素是覆盖于整个纤维的表面层,因此本发明的抗菌无纺布在使用时,不管纤维如何移动,翻转,抗菌无纺布都具有抑菌效果,防止了仅将甲壳素涂覆在无纺布面层,即甲壳素仅位于表面的纤维层朝外的一面,导致使用时出现甲壳素分布不均,从而影响无纺布的抑菌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纺布及其吸收制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抗菌、抑菌效果的抗菌无纺布及其吸收制品。
背景技术
由于无纺布由纤维组成,表面柔软亲肤,并且能够快速渗透体液,因此多用于卫生吸收制品的面层和导流层,被广泛应用于卫生巾、护垫、婴儿纸尿裤、成人纸尿裤及医用敷料等卫生吸收制品中。但是现在的卫生吸收制品大多由面层、导流层、吸收芯层及底膜构成,多层结构必然具有一定的厚度,尤其是吸收芯层,因此,在使用时,吸收制品与使用部位之间往往形成一种潮湿、闷热的环境,这种环境很容易细菌滋生,使得使用部位出现泛红、瘙痒,过敏等症状。目前大多采用将无纺布进行打孔或压花方式,来增加透气性和减少与人体皮肤的接触面积来解决过敏问题,但是只是从结构上来调整无纺布的透气性,使得吸收制品的使用环境不适宜细菌滋生来达到抑菌的效果,效果甚微,因此应该赋予无纺布抗菌、抑菌功能化来解决细菌滋生的问题。中国发明专利201310472761.2公开了一种用于卫生巾导流层的抑菌无纺布制备方法,该方法利用辊涂的方式将含有壳聚糖的抑菌整理液附着于水刺无纺布基材表面,再进行烘干成型处理。该方法简便易行,制备出的抑菌无纺布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滋生。该方法是利用辊涂的方式将壳聚糖附着于无纺布的表面,但是仅是在无纺布的表面具有壳聚糖,即在同一纤维上仅是纤维朝外的表面具有壳聚糖,而在另一面则不具有壳聚糖,因此在无纺布在使用中随着与人体的接触摩擦,纤维有可能会移位,翻转,因此壳聚糖在使用时有可能会出现不均匀现象,大大影响了无纺布的抑菌效果,起不到抑制细菌滋生,保护人体健康的目的。并且现有的抑菌剂多采用化学抗菌剂或银离子抗菌剂,而化学抗菌剂与皮肤、粘膜直接接触,从而可能造成皮肤刺激现象,而银离子有高的氧化电位0.798伏(25℃),化学稳定性较差,在紫外线照射下或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银离子被还原为金属银,并立即转化为氧化银,使制品变灰、变黑,这不仅降低了其商业价值,也减弱了其抑菌性能。此外,银离子抑菌剂价格较高,抗真菌能力较弱。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吸收制品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亲肤、抗菌效果好的抗菌无纺布及其吸收制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抗菌无纺布,由至少一层纤维层组成,所述抗菌无纺布中至少表面的纤维层含有具有甲壳素的纤维,所述具有甲壳素的纤维是由热塑性树脂组成并且至少于表面层附着有甲壳素。
所述抗菌无纺布为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热轧无纺布或水刺无纺布其中之一。
所述甲壳素包括甲壳素脱乙酰基化后的壳聚糖及壳聚糖衍生物。
所述具有甲壳素的纤维的表面层是通过纤维上油法或内添加的方式附着甲壳素。
所述抗菌无纺布具有开孔或压花结构。
一种包含所述抗菌无纺布的吸收制品,包括透液面层、吸收层和透气底层,所述吸收层设于透液面层和透气底层间,所述吸收制品的透液面层是由所述抗菌无纺布制成。
一种包含所述抗菌无纺布的吸收制品,包括透液面层、导流层、吸收层和透气底层,所述导流层位于吸收层的上方,所述导流层和吸收层设置于透液面层与透气底层之间,所述吸收制品的导流层是由所述抗菌无纺布制成。
所述导流层具有开孔或压花结构。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延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延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974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