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疏水超亲油海绵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897226.4 申请日: 2017-04-26
公开(公告)号: CN108926874B 公开(公告)日: 2021-04-30
发明(设计)人: 李忠 申请(专利权)人: 杭州鼎好新材料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B01D17/022 分类号: B01D17/022;B01J20/26;B01J20/28;B01J20/30;B01J20/32;C08J9/42;C08J9/40;C08J9/36;C08L5/0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311414 浙江省***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疏水 超亲油 海绵 油水 分离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疏水超亲油海绵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该发明采用多孔高表面可降解的壳聚糖海绵为基底,通过二次疏水改性,在海绵表面嫁接大量非极性基团以及较高的粗燥度,并且通过改性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海绵的力学性能,其疏水吸油性能十分明显,能够吸附相当于自身重量95‑150倍的油,相比一次改性的海绵,吸油性能提高了1.5‑1.8倍,并且本发明海绵的挤压性能十分好,所吸附的油污通过简单的挤压即可脱油再生,能够反复循环使用,成本低廉,便于大规模生产。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为201710281330.6,申请日为2017年4月26日,发明名称为“一种超疏水超亲油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疏水超亲油海绵在油水分离中的。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溢油事故的不断涌现,严重地危害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存。如2010年的墨西哥湾海上漏油事故,不仅严重影响了当地海洋及海岸线的生态平衡,还因原油扩散而影响到更远的海洋区域,造成大量鱼类、鸟类和海洋生物的死亡。当漏油事故发生时,如何能够快速地收集水面漂浮的石油以及实现油-水分离已成为处理原油泄漏问题的关键,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传统的油水分离过程,如重力分离、燃烧等,都是效率较低的过程。而采用沸石、粘土、木材、活性炭等吸附材料进行油水分离或油性液体吸附时,其分离选择性和效率都较低。因此,实现高效的油水分离以及油性液体的高效吸附己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非常热点而又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近年来,具有超级润湿性的功能性多孔材料备受人们的关注,被认为有可能用于高效油水分离过程。超级润湿性的功能性多孔材料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超疏水/超亲油材料,另一种是超亲水/水下超疏油材料。

海绵是一种多孔性材料,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油-水混合物分离和泄露原油收集用吸附材料。常见的油-水分离用海绵通常采用对已有的海绵进行表面改性,使其具有疏水、亲油的能力,这种表面改性可通过物理负载或化学键合来实现;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3537120A报道了在聚氨酯海绵骨架表面沉积金属氧化物,再将硅烷偶联剂通过氧化物表面的经基连接到海绵上得到吸油海绵。由上述方法制备的材料具有较好的吸油性能,但是海绵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机械稳定性差等致命性问题:轻微的摩擦、碰触即会导致材料表面丧失超疏水、超亲油性能,大大降低材料的油-水分离效果。Ruan等人也报道了(Angew.Chem.Int. Ed.,2014,53,5556-5560)利用聚多巴胺以及全氟十二硫醇对密胺海绵进行改性,得到具有超疏水超亲油的密胺海绵,但是此方法涉及多巴胺在密胺海绵表面的聚合反应以及全氟代十二硫醇接枝于聚多巴胺等多步化学反应,过程较繁琐,而且所用化学改性试剂成本较高,使此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中国专利CN103613781采用冷冻干燥法,将制备的超疏水芋叶粉末组装到三维网状壳聚糖表面,得到超疏水壳聚糖三维网络海绵,但该洗油海绵的性能一般,还有待提高。

因此,开发一种性能稳定,吸油性能更加优异的超疏水超亲油的海绵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油速度快,洗油率高,循环性能稳定的超疏水超亲油的海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超疏水超亲油海绵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海绵的预处理:首先,将壳聚糖海绵浸入去离子水中,于超声装置中超声清洗,清洗完毕后取出海绵,再将海绵浸入无水乙醇中继续超声清洗,清洗完毕后烘干,最后采用等离子处理的方法对海绵进行进一步处理;

(2)一次疏水改性处理:将聚甲基羟基硅氧烷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加入到无水乙醇的溶剂中,充分搅拌得混合溶液,然后将步骤(1)预处理后的海绵加入到上述混合溶液中,并进行反复压缩、膨胀,经过约2-4h后取出,在40-60℃下热处理1-2h后得到一次疏水改性海绵;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鼎好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鼎好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972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