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制装配式空心板梁的铰缝构造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97122.3 | 申请日: | 2018-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14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高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12 | 分类号: | E01D19/12;E01D101/2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李峰 |
地址: | 20043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装配式 空心 构造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空心板梁的铰缝构造,包括第一预制空心板梁和第二预制空心板梁,第一预制空心板梁和第二预制空心板梁之间通过铰缝连接;第一预制空心板梁内设有第一弯折钢筋,第一弯折钢筋从第一预制空心板梁的下缘伸出进入铰缝内向上弯折;第二预制空心板梁内设有第二弯折钢筋,第二弯折钢筋从第二预制空心板梁的下缘伸出进入铰缝内向上弯折,第一弯折钢筋和第二弯折钢筋位于铰缝内的部分形成闭合的箍筋。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空心板梁的铰缝构造的施工方法。构造简单、施工方便、造价较低,通过配置第一弯折钢筋和第二弯折钢筋形成箍筋,提高了铰缝和空心板梁间横向连接的可靠性,增加了板梁整体的抗剪承载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式空心板梁的铰缝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预制装配式简支空心板桥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在中小跨度桥梁中应用广泛。装配式空心板板块之间采用铰缝进行横向连接,在外荷载作用下,每片空心板共同参与受力。铰缝的连接是板梁横向传力的关键,对已建装配式混凝土简支板桥的实际调查发现,混凝土铰缝损伤现象普遍存在,如铰缝混凝土开裂、破损、剥落以及铰缝构造钢筋断裂等,铰缝的损伤使部分板梁承受的荷载增大,降低了装配式简支板桥的整体性,严重威胁板梁桥的安全。
随着交通量的增加,规范规定的车道荷载集中力也增大了,过去常用的板梁结构抗剪承载力不足,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高结构抗剪能力。
申请号201610212145.7的中国发明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空心板桥铰缝钢筋结构,主要是为了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板桥的新的铰缝钢筋形式,通过新的钢筋销接结构解决铰缝受拉钢筋在空心板内和铰缝内锚固长度不足的问题,提高铰缝的抗拉能力,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空心板桥铰缝钢筋结构,包括空心板本体及其内部设置的空心板箍筋,在相邻的空心板本体之间设置有多个U形的铰缝销接钢筋,在铰缝销接钢筋与其两侧的空心板箍筋之间均设置有多个封闭环形的铰缝抗拉钢筋,在空心板箍筋内部和铰缝销接钢筋之间分别设置有空心板纵筋和铰缝纵向钢筋。上述混凝土空心板桥铰缝钢筋结构虽然将两块空心板进行连接,然而铰缝构造钢筋结构复杂,施工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空心板梁的铰缝构造,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空心板梁的铰缝构造,包括第一预制空心板梁和第二预制空心板梁,所述第一预制空心板梁和第二预制空心板梁之间通过铰缝连接;所述第一预制空心板梁内设有第一弯折钢筋,所述第一弯折钢筋从所述第一预制空心板梁的下缘伸出进入铰缝内,并在靠近第二预制空心板梁的位置向上弯折;所述第二预制空心板梁内设有第二弯折钢筋,所述第二弯折钢筋从所述第二预制空心板梁的下缘伸出进入铰缝内,并在靠近第一预制空心板梁的位置向上弯折,所述第一弯折钢筋和所述第二弯折钢筋位于铰缝内的部分形成闭合的箍筋。
优选地,所述铰缝的上缘设有若干第一纵向钢筋,所述铰缝的下缘设有若干第二纵向钢筋,所述铰缝的两侧边缘分别设有若干第三纵向钢筋。
优选地,靠近第二预制空心板梁侧的若干第三纵向钢筋分别通过扎丝与所述第一弯折钢筋绑扎,靠近第一预制空心板梁侧的若干第三纵向钢筋分别通过扎丝与所述第二弯折钢筋绑扎。
优选地,所述第一弯折钢筋的端部设有第一弯钩,所述第二弯折钢筋的端部设有第二弯钩,所述第一弯钩和所述第二弯钩连接在同一根第一纵向钢筋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预制空心板梁内设有第一伸出钢筋,所述第一伸出钢筋从所述第一预制空心板梁的上缘伸出进入铰缝内,从第一纵向钢筋下穿过,弯折后进入第二预制空心板梁上方;所述第二预制空心板梁内设有第二伸出钢筋,所述第二伸出钢筋从所述第二预制空心板梁的上缘伸出进入铰缝内,从第一纵向钢筋下穿过,弯折后进入第一预制空心板梁上方。
优选地,所述第一预制空心板梁和第二预制空心板梁上方设有铺装钢筋网,所述第一伸出钢筋和所述第二伸出钢筋分别与相应的铺装钢筋网绑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971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