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装置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96949.2 | 申请日: | 2018-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51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林胜煌;朱彦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G06F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装置 散热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散热结构,至少包含一本体具有一第一热管组及一第二热管组,该第一热管组包括至少一第一热管垂直该本体且设有一第一散热模块及一第一风扇,该第二热管组包括至少一第二热管具有一第一部分垂直该本体且该第一部分延伸一第二部分平行该本体,且该第二部分设有一第二散热模块及一第二风扇;该第一风扇产生一第一方向的一第一气流通过该第一散热模块及该第二散热模块,该第二风扇产生一第二方向的一第二气流通过该第二散热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散热领域,尤其关于一种电子装置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电脑在运作时,许多内部元件会产生大量热能,因此良好的散热系统是决定电脑运作效能以及可靠度的一大关键因素。在所有会发热的元件当中,一般以工作负荷最高之中央处理器(CPU)以及绘图晶片处理器(GPU)等二者的散热问题最为棘手。尤其当前各类电脑游戏的画面愈来愈细腻,电脑辅助绘图软体的功能也日趋强大,这类软体在运作时往往会让中央处理器以及绘图晶片处理器处于高负荷状态,同时也会导致大量的热能产生,这些热能若不能有效地散去,轻则导致中央处理器或绘图晶片处理器的效能下降,严重时更可能造成中央处理器或绘图晶片处理器的损坏或者使用寿命大幅降低。
发明内容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散热效率高的散热结构即为本案的发明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散热结构,包含:一本体,具有一第一热管组及一第二热管组,该第一热管组包括至少一第一热管垂直该本体且设有一第一散热模块,该第二热管组包括至少一第二热管具有一第一部分垂直该本体且该第一部分弯折延伸一第二部分平行该本体,且该第二部分设有一第二散热模块;一第一风扇,系对应该第一散热模块且带动一第一气流沿着第一方向流动;一第二风扇,系对应该第二散热模块且带动一第二气流沿着一第二方向流动。
前述该第一气流流经该第一散热模块及该第二散热模块;该第二气流流经该第二散热模块并撞击流经该第二散热模块的第一气流。
前述本体是一均温板或一平板热管,具有一本体腔室,该本体腔室内设有一本体毛细结构及一工作液体,该本体设有复数透孔连通该本体腔室。
前述第一热管具有一第一封闭端及一第一开放端及一第一热管腔室位于该第一封闭端及该第一开放端之间,该第一开放端系通过该本体的透孔连接该本体,且该第一热管腔室通过该第一开放端连通该本体腔室:前述至少一第二热管具有一第二封闭端及一第二开放端及一第二热管腔室位于该第二封闭端及该第二开放端之间,该第二开放端系通过该本体的透孔连接该本体,且该第二热管腔室通过该第二开放端连通该本体腔室。
前述第一热管腔室内设有一第一热管毛细结构接触该本体毛细结构;前述第二热管腔室内设有一第二热管毛细结构接触该本体毛细结构。
前述第一散热模块包括复数堆叠的第一散热板,该复数堆叠的第一散热板间隔设置,且两相邻的第一散热板之间具有一第一气流道;该第二散热模块包括复数堆叠的第二散热板,该复数堆叠的第二散热板间隔设置,且两相邻的第二散热板之间具有一第二气流道。
前述第一散热板及该第二散热板是鳍片或均温板或散热器。
前述至少一第二热管的第二部分位于该本体的上方间隔面对该本体。
前述第一热管组包括至少一第三热管具有一第三部分垂直该本体且该第三部分弯折延伸一第四部分平行该本体且接触该第一散热模块。
前述第二热管组包括至少一第四热管垂直该本体且接触该第二散热模块。
前述第二热管组包括至少一第五热管及至少一第六热管垂直该本体,且该第五热管设有一第三散热模块,该第六热管设有一第四散热模块;一第三风扇连接该第三散热模块且带动一第三气流从该第三散热模块朝第二散热模块流动;一第四风扇连接该第四散热模块且带动一第四气流从该第四散热模块朝第二散热模块流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969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