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燃电加热毯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96357.0 | 申请日: | 2018-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0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刘锦柱;贺小云;刘建平;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冠盛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L91/00;C08K13/04;C08K7/26;C08K3/22;C08K5/12;C08K5/134;C08J5/18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许英伟 |
地址: | 52831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燃 电加热毯 制备 三氧化二锑阻燃剂 钙锌复合稳定剂 聚氯乙烯树脂粉 偏苯三酸三辛酯 耐高温增塑剂 环氧大豆油 技术要求 三氧化钼 吸热效应 协同效应 阻燃性能 聚合度 抗氧剂 稳定剂 氧指数 抑烟剂 质量份 自由基 稀释 捕捉 覆盖 分析 研究 | ||
本发明所述一种阻燃电加热毯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质量份数的下列原料:聚合度1000‑1300的聚氯乙烯树脂粉100份,加入2‑3份的环氧大豆油、2‑5份的钙锌复合稳定剂、5‑10份的三氧化二锑阻燃剂,5‑10份的三氧化钼抑烟剂,5‑10份的偏苯三酸三辛酯耐高温增塑剂、3‑6份抗氧剂和5‑10份稳定剂,本发明具有优良的阻燃性能,达到美国UL94‑V0标准,氧指数大于30%的技术要求,本发明通过对PVC聚合物吸热效应、覆盖效应、稀释效应、转移效应、抑制效应(捕捉自由基)、增强效应(协同效应)等阻燃机理的分析研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化工技术领域,新材料类,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应用技术,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阻燃电加热毯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加热毯基本由加热层、外层、保温层及温控和保险元件组成。阻燃PVC电加热毯膜作为加热毯的表层广泛应用于瑜伽取暖、宠物取暖、办公室取暖以及住宅、别墅家用取暖等各种取暖场所,该产品具有优良的阻燃性能,能达到美国UL94防火检测V0标准,可防止电加热毯电加热过程中火灾事故的产生,产品具有优良的防水性能,可使用湿布和清洁剂清洗表面污渍,同时产品还有具有耐高温(工作时表面温度能承受60℃以上)、耐高压、耐磨损、耐腐蚀等性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取暖需求也越来注重,电加热毯的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同时也带动了作为电加热毯表层的阻燃PVC加热毯膜的市场需求。
缺点是:
1、聚氯乙烯属难燃塑料,本身具有自熄性,但随着增塑剂含量的增多,产品的柔韧性和易燃性也得到了提高,同时增塑剂在燃烧过程中与PVC热分解产物环化形成苯和二次聚合,产生稠环芳香结构的树脂,从而产生大量的浓烟,而导致火灾事故或浓烟窒息中毒事件的产生,因此,普通的含有增塑剂的聚氯乙烯薄膜阻燃性能较差,不符合其阻燃性能达到UL94-V0标准,氧指数大于30%的技术要求。
2、PVC均聚物存在着加工性能差、缺口冲击强度低和耐热性差的缺点,添加各种稳定剂可以克服加工过程中的热降解,但不能提高材料的使用温度,加工助剂,内、外滑剂可以降低PVC熔体粘度,改善加工性能,但对维卡耐热也有负面的影响,PVC薄膜的维卡软化点一般在75℃-85℃,故一般的PVC薄膜工作环境不超过100℃,不能满足作为电加热毯膜的耐高温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阻燃电加热毯膜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阻燃电加热毯膜,包括质量份数的下列原料:聚合度1000-1300的聚氯乙烯树脂粉100份,加入2-3份的环氧大豆油、2-5份的钙锌复合稳定剂、5-10份的三氧化二锑阻燃剂,5-10份的三氧化钼抑烟剂,5-10份的偏苯三酸三辛酯耐高温增塑剂、3-6份抗氧剂和5-10份稳定剂。
进一步,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
进一步,所述稳定剂为沸石1-2份,氢氧化钆0.1-0.5份和2,5-呋喃二甲酸1-3份。
进一步,包括质量份数的下列原料:所述聚合度1000-1300的聚氯乙烯树脂粉100份,加入2.5份的环氧大豆油、4份的钙锌复合稳定剂、6份的三氧化二锑阻燃剂,7份的三氧化钼抑烟剂,7份的偏苯三酸三辛酯耐高温增塑剂、4份抗氧剂和6份稳定剂。
进一步,所述稳定剂为沸石1.5份,氢氧化钆0.3份和2,5-呋喃二甲酸2份。
一种阻燃电加热毯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配料热混合;
b)密炼;
c)辊压机进行辊压;
d)过滤挤出机进行过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冠盛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冠盛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963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