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炼油厂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96245.5 | 申请日: | 2018-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12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颜家保;肖翔;李超;陈美玲;胡杰;吴玲;俞丹青;贾彪;刘斯洋;赵振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00 | 分类号: | B01J23/00;B01J27/00;B01J37/00;B01J37/08;C02F1/78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炼油厂 烘干 污泥资源化利用 催化剂混合 生化废水 污泥陶粒 尾水 臭氧投加量 催化剂活性 催化剂填充 催化剂原料 催化氧化塔 固体废弃物 球状催化剂 圆盘造粒机 资源化循环 干化污泥 粉煤灰 烧结 研磨 反应池 填充量 无害化 资源化 放入 混匀 粒径 污泥 黏土 催化剂 转动 达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炼油厂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其技术方案是:以15~22wt%的烘干后的炼油厂干化污泥、25~35wt%的烘干黏土、35~45wt%的粉煤灰和5~10wt%的催化剂活性组分为催化剂原料,混匀,研磨,即得催化剂混合料。将催化剂混合料放入圆盘造粒机,在转动条件下,喷水至粒径为3~5mm的球状催化剂颗粒;烘干,于1080~1200℃条件下烧结15~25min,制得污泥陶粒催化剂。将污泥陶粒催化剂填充于催化氧化塔或反应池处理炼油厂生化废水的尾水,填充量为35~50vol%,臭氧投加量为35~50mg/L,反应15~20min,炼油厂生化废水的尾水COD达标。本发明工艺简单、资源化程度高,实现了炼油厂固体废弃物污泥的无害化、高值化和资源化循环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炼油厂污泥处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炼油厂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原油炼制加工和含油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油污泥,如隔油池底泥、气浮池浮渣以及罐底油泥等。油泥成分复杂,黏度大,含有大量老化原油、胶体、胶质、蜡质、固体悬浮物等有毒有害物质,已被国家列入危险固体废弃物(HW08)。此外,炼油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剩余活性污泥,油泥和剩余活性污泥一直被认为是困扰石化企业发展的难题。
目前,含油污泥资源化回收技术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开发的处理技术主要有:溶剂萃取技术、热水洗处理技术、热分解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调剖技术等。萃取法处理后的最终残渣可以满足堆埋处理要求,但是其流程长、工艺复杂和成本高,目前还没有实际应用于炼厂含油污泥的处理中;热水洗处理技术处理油泥效果虽比较好和处理费用相对不高,但处理过程易产生二次污染,需要有相应的废水处理设施;热分解处理油泥技术具有较高的技术和设备条件要求,处理效果虽比较理想,其缺陷在于能耗较高,操作比较复杂;生物处理技术虽处理成本低和处理效果较好,其不足在于油泥处理时间较长,而且油泥中被降解的油未得到回收利用,仅适用于油含量少的油泥的处理;调剖技术也只适用于油含量小的油泥的处理。
对含油污泥的处理,我国多采用直接掩埋的处理方法,这种方法不仅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掩埋以后经过很长时间有机物都无法完全分解,存在渗透到土壤中造成二次污染的风险。为此,中原油田设计院研究出污泥脱水降黏、污泥脱水、污泥加工的综合利用技术,将处理后的含油污泥作为燃料使用,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采用热萃取一脱水油泥处理技术,建成国内第一套油泥无害化处理装置并投入了使用,目前能处理炼油厂近千吨含油污泥,最终产物为干化污泥,送燃煤电厂与燃煤混用,该方法为含油污泥的减量化和无害化利用开辟了新的处理方式,但该方法资源化利用程度不高。
与含油污泥相比,剩余活性污泥的处理难度相对较低,剩余活性污泥目前一般采用焚烧、填埋等方式处理,但焚烧处理存在能耗高、污染大气等环境问题,填埋法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而且存在有害物质逸出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缺陷,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和资源化程度高的炼油厂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方法,该方法能实现无害化、高值化和资源化循环利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以15~22wt%的烘干后的炼油厂干化污泥、 25~35wt%的烘干黏土、35~45wt%的粉煤灰和5~10wt%的催化剂活性组分为催化剂原料,混合均匀,研磨至粒径小于0.125mm,即得催化剂混合料。
将所述催化剂混合料放入圆盘造粒机,在转动条件下,喷水至所述催化剂混合料形成粒径为3~5mm的球状催化剂颗粒;再将所述球状催化剂颗粒于102~110℃条件下烘干,然后在 1080~1200℃条件下烧结15~25min,制得污泥陶粒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962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