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运动载人密闭车厢智能应急逃生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896160.7 | 申请日: | 2018-08-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6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海;郑怀洲;戴鹏;王亮;刘俊龙;赵晗;吉哲;秦圣军;史册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宇能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21/01 | 分类号: | B60R21/01;B60R21/02;B60Q9/00;H04N7/18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许宗富 |
| 地址: | 110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运动 载人 密闭 车厢 智能 应急 逃生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运动载人密闭车厢智能应急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监视报警子系统和电路控制子系统以及车窗切割子系统;
所述监视报警子系统包括设置在驾驶室内的报警闪烁灯和报警鸣笛器、安装在运动载人密闭车厢内的烟雾传感器和监控摄像头,所述烟雾传感器分别与报警闪烁灯和报警鸣笛器相连接,所述监控摄像头与驾驶室内的显示屏连接;
所述电路控制子系统包括设置在驾驶室控制面板上的按钮开关、设置在驾驶室控制盒内的电源和PLC控制器、以及设置在密闭车厢车窗处的控制线路;所述按钮开关连接PLC控制器,PLC控制器连接控制线路;
所述车窗切割子系统设置在密闭车厢车窗处,包括切割索、防护块,该防护块安装在车厢上,所述切割索容置于防护块内侧、并与车窗接触;所述控制线路的钝感电雷管安装在防护块上,与所述切割索连接,该控制线路通过钝感电雷管引爆切割索,进而将车窗与切割索对应的位置引爆。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运动载人密闭车厢智能应急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线路包括多条起爆线,每条起爆线用于控制载人密闭车厢内的一扇车窗的引爆;
每条起爆线路采用4个钝感电雷管串并联的连接:第一钝感电雷管(RL1)与第三钝感电雷管(RL3)串联形成第一支路,第二钝感电雷管(RL2)与第四钝感电雷管(RL4)串联形成第二支路,两个支路并联连接,再与PLC控制器连接构成控制回路。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运动载人密闭车厢智能应急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钝感电雷管通过螺栓固定在防护块上。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运动载人密闭车厢智能应急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钝感电雷管的脚线长度为0.10m,线间距离为5.5mm,半径为0.6mm。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运动载人密闭车厢智能应急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为24VDC,连接车载电源或备用电源。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运动载人密闭车厢智能应急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索包括金属聚能罩及填充于该金属聚能罩内的炸药,该金属聚能罩端面朝向所述防护块的一侧为弧状,朝向车窗的一侧为便于聚能的“U”形或“V”形。
7.按照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运动载人密闭车厢智能应急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块为层状结构,由芳纶纤维材料层与树脂材料层交替叠加制成。
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运动载人密闭车厢智能应急逃生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监视报警子系统实时检测密闭车厢内的险情,电路控制子系统实时检测按钮触发信号并输出引爆信号给控制线路的钝感电雷管,使其爆炸从而引爆车窗切割子系统的切割索,进而将车窗与切割索对应的位置引爆切割车窗。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动载人密闭车厢智能应急逃生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系统自检:PLC控制器通过实时检测每条起爆线的电流判断当前起爆线的线路通断,若有线路故障则人为进行线路排查,修复接通;若无线路故障,则进行下一步骤;
2)查找险情信号:当驾驶室内的报警闪烁灯或报警鸣笛器发出警报,司机通过摄像头确认某个载人密闭车厢内发生险情后,按下电路控制子系统的按钮开关触发按钮指令;PLC控制器实时检测是否接收到按钮指令,若是则输出引爆信号给发生险情的载人密闭车厢内的控制线路,启动设置在该载人密闭车厢内的密闭车窗上的车窗切割子系统,从而引爆切割索将车窗与切割索对应的位置引爆实现切割车窗玻璃;
3)起爆结束判断:PLC控制器通过实时检测每条起爆线的电流判断当前起爆线的线路通断,从而检测当前起爆线是否完成起爆,若该线路未完成起爆则PLC控制器再次输出引爆信号给该控制线路重新起爆,直到起爆结束。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运动载人密闭车厢智能应急逃生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PLC控制器是通过设置起爆时序来触发多个不同窗口玻璃的起爆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宇能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辽宁宇能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9616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