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纤维轮框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96104.3 | 申请日: | 2018-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5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蔡明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36 | 分类号: | B29C70/36;B29C70/54;B60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张晶;程凤儒 |
地址: | 英属维尔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的碳纤维轮框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备一芯环,该芯环包括一可分化且呈环状的芯材;以至少一股第一干碳纱斜向地连续缠绕环覆于该芯环,以形成一第一轮框初胚;将该第一轮框初胚置入一模具中,且进行抽真空、注树脂及加热定型程序,以形成一第二轮框初胚;自该模具中取出该第二轮框初胚,且将该芯材分化并移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碳纤维轮框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已知碳纤维轮框的制造方法为将碳纤维布预浸树脂,再将含有树脂的碳纤维布层层贴覆于一环状芯模(如气袋),最后置入一模具中通过热压固化成型。
然而,此类已知技术具有诸多缺点。例如,需较多树脂以进行预浸;贴覆碳纤维布仅可人工作业而无法机械作业,耗时、费工;各碳纤维布的碳纤维方向皆不一致也不连续,相互搭接处更易使应力的传递不连续,结构整体性较差,整体强度会大为降低;各碳纤维布交迭处易存在较大、较多且不平均的间隙,在加热加压定型后易残存较多及较大的气泡,良率较低。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颖且具有进步性的碳纤维轮框的制造方法,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纤维轮框制造方法,制造方法简单、效率佳、良率高,制备的轮框结构强度佳。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碳纤维轮框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备一芯环,该芯环包括一可分化且呈环状的芯材;以至少一股第一干碳纱斜向地连续缠绕环覆于该芯环,以形成一第一轮框初胚;将该第一轮框初胚置入一模具中,且进行抽真空、注树脂及加热定型程序,以形成一第二轮框初胚;自该模具中取出该第二轮框初胚,且将该芯材分化并移除。
更进一步地,另包括将一补强件环设于该芯材的内侧。
更进一步地,该碳纤维材包括至少一股第二干碳纱,该第二干碳纱由复数条细碳纤维纱集束而成,该至少一股第二干碳纱斜向地连续缠绕环覆于该模环数层,各层的第二干碳纱的绕设角度相异。
更进一步地,该芯材选自高分子材料、塑胶、陶瓷、盐、金属或蜡。
更进一步地,以液体分化移除该高分子材料、塑胶、陶瓷、盐。
更进一步地,以粉粒加压成型该塑胶或陶瓷。
更进一步地,以加热熔化移除该金属或蜡。
更进一步地,所选用的该金属或蜡的熔点低于该树脂被固化后的熔点且高于该树脂的玻璃转移点温度(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Tg)。
更进一步地,该第一干碳纱由复数条细碳纤维纱集束而成,该至少一股第一干碳纱环覆于该芯环数层,各层的第一干碳纱的绕设角度相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纤维轮框制造方法,其中的干碳纱为连续性环绕而可使各干碳纱之间的结构较为缜密、间隙较少、较小及较均匀,且结构完整性较佳;抽真空、注树脂及加热定型程序可减少气泡的产生、大幅降低制作失败率、提升结构强韧性;无需再利用气袋来帮助成型,可减少气袋的充气、泄气及开槽取出等制造方法,制作简单及快速。
附图说明
图1至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上胚制作示意图。
图3至图4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芯环制作示意图。
图5至图6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轮框初胚制作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第二轮框初胚形成一环形胎槽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碳纤维轮框的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碳纤维轮框制造流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龙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961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标示的轮框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婴儿床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