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灸法补泻自动化滤烟灸疗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95110.7 | 申请日: | 2018-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5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赵田田;赵丹;刘嘉宸;刘娜;张景靳;李青;赵振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田田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84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滤烟 灸疗器头 艾灸 艾烟 金属外壳 灸疗器 凹面 防落 灰网 灸法 烟熏 自动化 颗粒物质 可折叠杆 平面金属 推送装置 旋转电机 直线电机 导热网 隔物灸 可替换 小风扇 经络 穴位 艾条 艾叶 艾柱 防烫 集热 夹持 灸疗 皮圈 热效 三效 吸附 底座 异味 过滤 外围 燃烧 刺激 保留 治疗 继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灸法补泻自动化滤烟灸疗器,底座上通过可折叠杆安装有一或多个滤烟灸疗器头,滤烟灸疗器头包括金属外壳、安装在金属外壳内的直线电机、旋转电机、艾条艾柱夹持推送装置和无声小风扇,每个滤烟灸疗器头内下方均固设有双层凹面防落灰网,该双层凹面防落灰网外围设有防烫皮圈,且每个滤烟灸疗器头均设有一可替换的隔物灸平面金属导热网。本发明在治疗中起到了充分利用艾叶燃烧时产生的热效、药效和艾烟有效成份对穴位和经络进行的刺激,集热效、药效、烟熏三效合一,在继承传统手工灸灸疗手法的同时保留了艾灸中烟熏作用以提高艾灸疗效,其有效过滤掉艾烟中的颗粒物质、吸附艾烟异味集市场上热销艾灸仪的优点于一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理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灸法补泻自动化滤烟灸疗器。
背景技术
市场上热销的各种艾灸仪器在带来方便的同时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其中最重要的是其艾灸手法欠缺,不分症状、体质、无针对性的灸,易烫伤人,灸疗刺激温度远远低于传统灸刺激温度且未实现在享受艾烟熏蒸的同时克服艾烟产生的副作用,这极大的降低了艾灸的疗效,限制了艾灸的推广使用。具体缺点如下:
1.手工艾灸:费时费力,易烫伤,灸后烟味较大;
2.艾灸盒:适用范围局限,长时间灸会损伤皮肤,艾油难处理,艾烟味大;
3.温灸棒:手持费时费力,温度不易调控,艾烟味大;
4.随身灸:无烟熏,热效差,药力散发不出来;
5.艾灸/柱/烛贴:无烟熏和灸法补泻,热效不够;
6.悬灸器:温度不好控制,艾烟味大,无灸法补泻,不便携;
7.电子艾灸器:无烟熏和灸法补泻,价格高,不便携;
8.无烟艾灸器:无烟熏和灸法补泻,热效不够,价格高,不便携。
说到灸,手工灸无疑是最理想的艾灸方法,传统手工艾灸在“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理论指导下,根据经络的五行理论,运用补母泻子的原则,以达到补泻的效果。手工灸通过各种灸疗手法,实时调整艾灸火力和刺激方法,分回旋法、悬定法、雀啄法,针对不同病症采取不同灸法。在灸疗的过程中重复发挥艾灸的热效、药效、烟熏作用,同时通过隔物艾灸大大提高其灸疗效果,手工灸各操作均各有用处,如能用之恰当,则可发挥艾灸的奇效。
综上,一款在继承传统手工灸灸疗手法的同时又保留灸疗中烟熏效果以提高艾灸疗效,可有效过滤掉艾烟中的颗粒物质、吸附艾烟中的异味,集现代市场上热销艾灸仪的优点于一身的艾灸仪器的出现成为广大消费者的诉求。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灸法补泻自动化滤烟灸疗器。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灸法补泻自动化滤烟灸疗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通过可折叠杆安装有一或多个滤烟灸疗器头,所述滤烟灸疗器头包括金属外壳、安装在金属外壳内的直线电机、旋转电机、艾条艾柱夹持推送装置和无声小风扇,每个滤烟灸疗器头内下方均固设有双层凹面防落灰网,该双层凹面防落灰网外围设有防烫皮圈,且每个滤烟灸疗器头均设有一可替换的隔物灸平面金属导热网,隔物灸平面金属导热网外围同样设有防烫皮圈;所述底座内还设有一智能控制终端,该智能控制终端通过无线连接与所述直线电机、旋转电机和无声小风扇相连,用于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输入不同的控制命令;在整个金属外壳外覆有过滤艾烟的活性炭布罩。
优选地,所述艾条艾柱夹持推送装置采用由外置铝圈、不锈钢管、内置铝盖、不钢弹簧为原材料组装而成的弹簧圈结构,具有自动送艾、控温和弹灰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智能控制终端采用遥控器控制,同时可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来实现工作状态检测调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田田,未经赵田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951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