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计算信号线breakout区域长度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893604.1 | 申请日: | 2018-08-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16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 发明(设计)人: | 徐凤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398 | 分类号: | G06F30/398;G06F115/12 |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李修杰 |
| 地址: | 450018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计算 信号线 breakout 区域 长度 方法 系统 | ||
1.一种计算信号线breakout区域长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测信号线的线宽和线距,所述线宽包括:与信号线的breakout区域相匹配的第一线宽以及与信号线的normal区域相匹配的第二线宽,所述线距包括:与信号线的breakout区域相匹配的第一线距以及与信号线的normal区域相匹配的第二线距;
根据待测信号线的线宽和线距,确定待测信号线的breakout区域;
根据待测信号线的总长和待测信号线的normal区域线长,计算得出待测信号线的breakout区域长度;
其中,根据待测信号线的总长和待测信号线的normal区域线长,利用公式:breakout区域线长=net总长-normal区域线长,计算得出待测信号线的breakout区域长度,包括:
根据待测信号线起点端到终点端之间不同层面间trace的长度之和,计算得出待测信号线的总长;
根据第一trace长度之和与第二trace长度之和,利用公式:normal区域线长=第一trace长度之和-第二trace长度之和,计算得出待测信号线的normal区域线长,其中,第一trace长度之和为待测信号线中线宽为第二线宽的不同层面间的trace长度之和,第二trace长度之和为待测信号线中线宽为第二线宽且线距不等于第二线距的不同层面间的trace长度之和;
利用公式:breakout区域线长=net总长-normal区域线长,计算得出待测信号线的breakout区域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信号线breakout区域长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待测信号线的线宽和线距,确定待测信号线的breakout区域,包括:
在待测信号线的当前区域中,判断当前区域是否满足:所述线宽为第一线宽且所述线距为第一线距;
如果是,判定当前区域为待测信号线的breakout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计算信号线breakout区域长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待测信号线的线宽和线距,确定待测信号线的breakout区域,还包括:
如果待测信号线的当前区域不满足:所述线宽为第一线宽且所述线距为第一线距,判断当前区域是否满足:所述线宽为第二线宽且所述线距小于第二线距;
如果是,判定当前区域为待测信号线的breakout区域。
4.一种计算信号线breakout区域长度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线宽和线距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测信号线的线宽和线距,所述线宽包括:与信号线的breakout区域相匹配的第一线宽以及与信号线的normal区域相匹配的第二线宽,所述线距包括:与信号线的breakout区域相匹配的第一线距以及与信号线的normal区域相匹配的第二线距;
breakout区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待测信号线的线宽和线距,确定待测信号线的breakout区域;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待测信号线的总长和待测信号线的normal区域线长,计算得出待测信号线的breakout区域长度;
其中,所述计算模块包括:
信号线总长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待测信号线起点端到终点端之间不同层面间的trace长度之和,计算得出待测信号线的总长;
normal区域线长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第一trace长度之和与第二trace长度之和,利用公式:normal区域线长=第一trace长度之和-第二trace长度之和,计算得出待测信号线的normal区域线长,其中,第一trace长度之和为待测信号线中线宽为第二线宽的不同层面间的trace长度之和,第二trace长度之和为待测信号线中线宽为第二线宽且线距不等于第二线距的不同层面间的trace长度之和;
breakout区域线长计算单元,用于利用公式:breakout区域线长=net总长-normal区域线长,计算得出待测信号线的breakout区域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9360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