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化净化硫酸锌溶液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93246.4 | 申请日: | 2018-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98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利波;李静;罗永光;曲洪涛;谢庭芳;杨大锦;王仕兴;顾利坤;张宏;夏洪应;李云;张特;保佳懿;杨坤;付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9/20 | 分类号: | C22B19/20;C22B3/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6 | 代理人: | 孙建玲;刘冬梅 |
地址: | 650093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化 净化 硫酸锌 溶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化净化硫酸锌溶液的方法,步骤包括:锌粉通过加压设备,以非氧化性气体为保护介质和加压介质,以喷射流的方式射入硫酸锌溶液中对其进行净化处理,处理过程中伴随超声波,经反应—固液分离后,获得净化后的合格硫酸锌溶液。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净化方法,有效地优化了锌粉—溶液之间的固‑液传热过程,保证反应界面温度高于溶液温度,促进化学反应热力学过程,能够在高效除杂的同时有效的降低锌粉耗量和缩短置换反应时间,减少渣量的产生及提高后续渣中有价金属的回收;同时避免硫酸锌整体溶液温度的增加,降低生产过程能耗;综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精细化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强化净化硫酸锌溶液的方法。
背景技术
湿法炼锌中硫酸锌溶液常含有铜、镉、钴、镍、砷、锑、锗等杂质,对锌的电解沉积过程有极大危害,其含量超标会使电解电流效率降低、影响阴极锌质量。因此,必须通过溶液净化,将危害锌电解沉积的所有杂质除去,净化产出合格硫酸锌溶液。
硫酸锌溶液的净化通常采用加锌粉置换法,辅助于加入添加剂,包括锌粉-砷盐法、锌粉-锑盐法、合金锌粉法等净化方法。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根据待脱除的各种杂质元素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分成两段或两段以上净化工艺,净化时间需要2.5小时以上,其中致少有一段高温除杂过程硫酸锌溶液整体温度需要维持在78℃以上,时间至少达1-2小时。
在现有净化作业时,都是将常温(室温)条件下的电炉锌粉(或金属锌粉)加入到硫酸锌溶液中,或者简单的将锌粉用液体制高浆后加入到硫酸锌溶液中。加入的锌粉需要通过吸收溶液的热量,使表面温度达到反应热力学条件后开始发生置换反应。在此吸热-传热过程中,锌粉内部缓慢升温至与溶液温度平衡,在此温度平衡过程中,反应界面处于低温期,置换反应缓慢,锌粉快速与溶液中的酸反应造成锌粉表面pH快速升高,形成氢氧化物包裹锌粉,使置换过程电子传递受阻。因此,传统的硫酸锌溶液净化过程中存在锌粉利用效率低、锌粉消耗用量大(一般加入量为铜、镉、钴和镍的总质量的3-5倍甚至更高)、硫酸锌溶液温度条件严格、过程需要两次以上液固分离、整体生产过程能耗大、且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因此,硫酸锌溶液的净化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强化净化硫酸锌溶液的方法,其为工艺流程简单、易于实施、降低能耗,可综合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硫酸锌溶液净化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进行了锐意研究,提供了一种强化净化硫酸锌溶液中铜、镉、钴、镍、砷、锑等的至少一种金属杂质的方法,包括锌粉通过加压设备,以非氧化性气体为保护介质和加压介质,以喷射流的方式射入硫酸锌溶液中对其进行净化处理,处理过程中伴随超声以强化处理过程,获得净化后的合格硫酸锌溶液。根据本发明的净化硫酸锌溶液的方法可以显著降低锌粉耗量和硫酸锌溶液温度、缩短净化时间、节约净化动力消耗和能耗,从而显著降低处理成本,避免作业环境的恶化,完成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1)一种强化净化硫酸锌溶液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锌粉净化硫酸锌溶液过程中,通过对反应体系施加超声波强化净化过程。
(2)根据上述(1)所述的方法,所述锌粉的粒径为0.08~0.4mm,优选为0.12~0.18mm;
超声波频率为20kHz;
超声波功率为100W~3000W,优选为500W~2500W。
(3)根据上述(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将锌粉以喷射流形式通入到硫酸锌溶液中,进行硫酸锌溶液的净化。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强化净化硫酸锌溶液的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昆明理工大学;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932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