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宫腔屏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92300.3 | 申请日: | 2018-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096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徐谷峰;廖芸;张丹;李静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6/18 | 分类号: | A61F6/18;A61F6/14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周世骏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屏障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医用装置,旨在提供一种宫腔屏障装置。该装置包括屏障结构、置入套管结构与推杆结构;屏障结构包括屏障主体,屏障主体为由硅胶薄片制成的宫腔形结构,屏障主体正中位置处自底部沿纵向开有底端开口顶端封闭的盲孔,所述盲孔顶端,开有一对相对设置的半月形孔,盲孔底端设有尾丝;置入套管结构设于屏障主体的盲孔内,置入套管包括套管,套管顶端设有凹槽,外部还设有活动性宫腔深度指示块;凹槽卡设于屏障主体的半月形孔内;推杆结构套设于置入套管中,包括推杆,推杆上靠近底端处对称设有一对推杆翼,推杆底端设有推杆手柄,用于握持。本产品可全范围覆盖宫腔,防止宫腔粘连效果全面,杜绝中央型条索装粘连;易于取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宫腔屏障装置。
背景技术
任何宫腔操作都会增加宫腔粘连风险,包括常见的人流术、清宫术、取环/放环术、宫腔镜手术等等,特别是人流术及宫腔粘连手术术后,宫腔粘连的风险尤其大。因此,预防宫腔粘连十分重要。目前宫腔粘连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分离粘连、术后人工周期应用及预防粘连材料/装置的植入,其中预防粘连材料的原理主要是植入材料/装置后形成宫腔屏障、防止粘连再次发生,目前最主流的宫腔屏障器材为宫型宫内节育器,例如中国实用新型“防粘连宫内节育器”(ZL201320024972.5)。
但目前的宫型宫内节育器多无尾丝,取出时需使用取环勾,操作时易再次损伤子宫内膜,造成新发宫腔粘连,且宫内节育器的中空设计使屏障不能完全覆盖整个宫腔,中央易生成条索状粘连。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宫腔屏障装置。
为解决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提供一种宫腔屏障装置,包括屏障结构;还包括置入套管结构与推杆结构;
屏障结构包括屏障主体,屏障主体为由硅胶薄片制成的宫腔形结构,屏障主体正中位置处自底部沿纵向开有底端开口顶端封闭的盲孔,所述盲孔顶端,开有一对相对设置的半月形孔,盲孔底端设有尾丝;
置入套管结构设于屏障主体的盲孔内,置入套管包括套管,套管顶端设有凹槽,外部还设有活动性宫腔深度指示块;凹槽卡设于屏障主体的半月形孔内;推杆结构套设于置入套管中,包括推杆,推杆上靠近底端处对称设有一对推杆翼,推杆底端设有推杆手柄,用于握持。
作为一种改进,屏障主体厚度为5mm。
作为一种改进,活动性宫腔深度指示块的位置可根据术前测量所得宫腔深度进行调节,防止装置放置时过深引起子宫穿孔。
作为一种改进,推杆翼距离推杆顶端13cm。
作为一种改进,推杆手柄为圆环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可全范围覆盖宫腔,防止宫腔粘连效果全面,杜绝中央型条索装粘连;易于取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屏障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置入套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推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装配示意图。
其中,1-屏障主体;2-半月形孔;3-盲孔;4-尾丝;5-凹槽;6-活动性宫腔深度指示块;7-套管;8-推杆;9-推杆翼;10-推杆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的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923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气囊的打鼾调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人体辅助散热装置